« 返回前頁列印

2023-05-13 00:00

藝文評論 張敏慧

戲出同源

放大圖片
同一天,下午日場看川劇折子戲《景陽岡.打餅》,晚上看粵劇折子《金蓮戲叔.搓餅、戲叔》。兩劇種都保留古老演繹法,廣東大戲更根據「外江戲」轉成大排場江湖十八本模式,以中州話(官話,不是廣東話)唱出。 景陽岡打虎英雄武松,探望兄長大郎不果,嫂子潘金蓮仰慕武松少年英偉,遂乘機調戲這位小叔。曲調曲式以外,這兩處地方戲的人物形象、細節重點,以至曲本用語意識,都八九成如出一轍,太相似了。 打餅 搓餅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主辦,重慶市川劇院來港演出《打餅》,陳秋錦飾潘金蓮,唐緯飾武松。先演潘金蓮在小叔面前打餅,馬上接着演「調叔」,所以,這折子又名《打餅調叔》。 香港「采泠粵藝傳幫帶」主辦,先演《搓餅》短小折子 ...

(節錄)全文共119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