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3-05-04 00:00

天圓地方 劉勵超

錢作怪

放大圖片
香港土地長期供應不足,除了千禧年代有數年受樓市不景氣影響政府放軟手腳外,回歸以來歷屆政府絞盡腦汁嘗試多管齊下「追落後」。不過時移世易,社會價值觀、經濟因素、自然氣候和政治氣候的變化,令過去能在短時間落實善用現有土地和開拓新土地資源的方法,要面對更大的挑戰。以填海為例,港英政府在未有《保護海港條例》前,在維港內的西九龍只用了大約7年時間填海造了334公頃新土地。今天的交椅洲人工島計劃,光是研究就要花3年,整個計劃要用20年時間才能完成! 有別於填海創造「綠地」,政府改造「棕地」面對的最大挑戰,也許是徵收私人土地須作的金錢補償,以及安置在受影響土地上營運的各行各業。上世紀中葉,政府在新界收回私人農 ...

(節錄)全文共14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