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3-04-24 05:00

吳家俐

亞洲增長料贏歐美 部署多元入息策略

放大圖片

歐美銀行業危機暫時告一段落,不過成熟市場主要央行最近所作出的行動,以及其緊縮政策持續下,或導致環球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甚至將出現衰退風險。然而,與美國及其他成熟市場相比,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目前正處於不同周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便上調了環球及中國在2023年的經濟增長預測,最新數據預期中國及印度在今年將會貢獻全球增長的一半,而美國及歐洲加起來可能只佔當中的10%,可見亞洲新興經濟體與歐美地區的經濟前景,出現較大反差。

投資者焦點重回長線主題

中國自去年底開始防疫政策急速轉向與病毒共存,投資者的焦點亦漸漸從困擾區內多時、與疫情相關的不明朗因素,轉向推動亞洲地區增長的長線主題之上,例如中產階層崛起、人口變化、數碼服務,以及消費技術加快應用等。

在政策轉向之後,我們留意到中國的復甦勢頭持續。隨着邊境重開帶動人口自由流動,加上過去3年壓抑多時的龐大需求,並累積大量儲蓄,國內旅遊業亦加快復甦,而電影票房及酒店預訂等消閒活動,均已超出疫情爆發之前的水平。由於中央政府已在3月份舉行的兩會上,訂下了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我們預期政策環境可望維持正面。

區內利率較高有減息空間

隨着中國全面重啟經濟活動,亦利好與內地有密切貿易及旅遊聯繫的亞洲地區,並激發起區內市場的樂觀情緒。至於政策與利率走向方面,亞洲各央行在今年初的政策利率處於高水平,為年內可能出現的減息行動預留了空間。

不過,區內經濟體對商品的依賴程度並不一致,與環球增長的相關性亦有所不同,因此不同亞洲經濟體所受到的影響,可能有較大差距。亞洲主要商品及電子產品出口商的前景,在未來幾個月有可能會面臨挑戰,但是中國國內增長反彈,料將利好整體亞洲市場。

亞洲創收資產機遇料龐大

資產市場方面,筆者認為受惠中國全面重啟經濟,或會為那些能夠創造收益的亞洲資產,帶來龐大機遇。銀行及一些股息率合理的優質股票,有望在經濟復甦的早期階段向上。事實上,我們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已看好部分中國非必需消費股及亞洲銀行股,直至今年初,我們亦看好區內部分科技公司的前景。

我們認為具防守性及精選的金融股份,有助對沖市場波幅,此外,以具防守性現金流的公司,取代估值相對較高的公司。

至於在固定收益方面,我們認為投資者應將焦點放在信貸評級較高的發行商,同時在息差擴闊時,積極轉向新發行的債券。

在目前的宏觀環境下,美元強勢或已見頂,而且環球通脹壓力正在降溫,聯儲局的政策立場或有軟化跡象,有望為亞洲資產市場創造更有利的條件。我們認為,投資者不妨以低波幅的投資策略,以亞太地區的資產作多元分散投資,從以把握區內的收益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