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3-04-24 05:00

陳致洲

消費拉動中國復甦 增長引擎有變

放大圖片

中國首季經濟按年增長4.5%,超越市場預期,但中港股市卻未受亮麗的經濟數據所提振,大市仍未有太大起色。與此同時,美國經濟不如預期般疲弱,在失業率低企及零售銷售穩健的情況下,當地經濟仍具韌性,因此環球資金未有如大家估計般西向東流,相信要待中美兩國經濟數據明顯拉闊,才有望吸引資金回流中國市場。

隨着中國於今年初逐步取消疫情防控措施,2月更全面開關,在消費復甦帶動下,中國經濟逐步復常。根據首季經濟數據顯示,中國零售及服務業增長相當理想,3月份的零售銷售及服務業增長,均較2月份明顯加快。市場關注消費市道反彈的勢頭未來能否持續,基於中國的本土出行已回復至疫情前約90%水平,跨國旅遊亦上升50%至60%,估計4月份零售銷售市道也不錯。

市場對經濟前景看法分歧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雖然首季房地產投資仍然疲弱,但3月份房地產市場的交投有趨於活躍的跡象,房屋單位售價也有3%至4%的輕微增長。出口方面,3月份中國出口有雙位數升幅,主要由亞洲區內相關的貿易活動增加所帶動,而企業逐步將供應鏈由內地遷移至東盟或印度,也變相成為出口推動力之一。

中央今年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定於約5%,首季經濟數據公布後,部分券商將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上調,但市場對於中國經濟前景看法仍存分歧。基於中國首季經濟並非太差,市場也對未來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的走向存在疑問,憂慮刺激經濟措施規模會否縮減。

今次復甦對全球貢獻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首季經濟主要由零售及服務業帶動,疫情期間積壓的需求,是驅使經濟增長的關鍵,相信未來經濟也會由消費所主導,意味中國經濟的推動力,由昔日的投資及出口,變更為消費。由於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改為本土推動,故此中國今次經濟復甦,不會帶動全球經濟向好。

與西方國家的疫後復甦情況不同,中國放寬防疫措施後,首季經濟只是增長4.5%,並未有出現7%至8%的大幅度增長,更重要的是,中國在疫後沒有像歐美般出現勞動力緊張,通脹大幅向上的後遺症,因此只要中國本土消費復甦的勢頭可持續,相信可吸引新資金流入中國。

中國經濟穩步復甦的同時,歐美經濟增長開始放緩,而且有步入衰退的可能,但與過去全球經濟走弱時不同,美元表現不如昔日般強勢,美滙指數反而從高位回落,這或與不少國家希望去美元化有關係。

去美元化趨勢料逐步浮現

巴西總統盧拉訪華時,明確發表去美元化的主張,並表示已跟中國達成一項協議,雙方可避開美元,直接使用本土貨幣進行貿易結算。除巴西外,無論是巴基斯坦、印度或中國,這些國家向俄羅斯購入石油時,也傾向使用本土貨幣進行貿易結算,可見這些國家都傾向在進行貿易活動時,使用本土貨幣,變相減低對美元的倚賴。

美元的霸主地位已持續多年,雖然去美元化並非一兩年內會全面實現的短期事件,但隨着愈來愈多國家傾向以本幣進行交易,美元的使用量將會減少,令去美元化的趨勢會逐步在市場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