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ETF | 2013-12-10 05:00

曹偉超

善用ETF助分散投資風險

有研究顯示,投資股票長遠可以跑贏債券及黃金,令自己的資本增值。不過實際上,很多散戶買賣股票長遠都未必能跑贏大市,買股票「輸多過贏」的人更是比比皆是,究竟問題出在哪裏呢?

買股票之前最好當然是先做足功課。坊間教人做股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兩個: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基本分析的假設,是市場力量最終將會令公司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反映在股價之上。透過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盈利能力、人事管理,以至行業前景及宏觀經濟情況,就可以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從而推斷未來的股價。至於技術分析,則假設歷史會重複。透過統計數據或股價圖的形態或規律,從而推斷股價未來的走勢。技術分析者會根據股價圖尋找「支持位」、「阻力位」、「上升通道」、「下降軌道」、「頭肩底形態」等技術形態,另外亦發展出移動平均線、「MACD」和「相對強弱指數」(RSI)等參考指標。

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都是建基於對市場或股價走勢的假設,不可能百分百準確。更何況,即使面對同樣的公司新聞或業績報告,每間券商都會有不同的分析和看法。公司盈利下跌,可能是市場出現新的競爭者搶走生意,令公司前景堪憂;亦可能是公司管理層決定增加資本開支擴充業務,成為未來業務增長的動力。技術分析也是一樣,同一幅恒指日線圖,股評人甲認為現在是「牛一」,股評人乙可以認為現在是「牛三」。投資世界本來就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散戶要找到適當的投資意見,殊不容易。

單靠道聽途說「攞冧巴」固然不可取,不過即使做足分析,亦未必能選中會賺錢的股票。絕大部分投資者買股票都會「有贏有輸」,不過投資生涯是馬拉松而非百米短跑,一時「贏粒糖」,最終可以「輸間廠」。因此,散戶要保護自己的血汗錢,必須要學懂分散投資,務求令自己的投資組合長遠更有機會可以「贏多過輸」,達到資本增值的效果。

當然,要分散投資並不如理論般容易。首先,投資者未必有足夠的資金買入大量股票,假設每一隻股票平均一手值一萬元,買50隻股票便需要50萬資金。其次,不少散戶對股票有情意結,一旦買入便會不斷追蹤股票的股價和消息,心情容易受股價的波動影響。如果要買入幾十隻股票,並同時追蹤股價的走勢、監察投資組合的比重和定期計算盈虧,對大部分散戶投資者來說都是非常吃力的事。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真正的分散投資,需要從資產類別、國家和行業等多方面考慮,決定股票和債券的比重,甚至不同國家股票的比重,以及不同行業的比重等等。除了少數私人銀行的客戶外,又有多少人有能力廣泛涉獵債券和外國股票呢?

不過,透過ETF,投資者便可以較少資金追蹤股票、債券、商品的表現。投資者除了可以透過實物ETF間接持有一籃子股票,省卻管理大量股票的不便之外,更可以「放眼世界」,追蹤環球各地的股票指數。事實上,在美國及歐洲,很多投資者已經大量使用ETF來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投資者可以先決定資產類別例如股票、債券、黃金等的比重,然後在股票方面再揀選自己看好的國家例如H股、A股、日本、韓國股票等,並按個人投資目標等決定如何分配資產,而這些資產配置都可以透過ETF來完成。

事實上,ETF更可以與個別股票共同建構投資組合。「核心─衛星投資策略」(core-satellite strategy)是基金經理常用的其中一種資產配置方式,舉例來說,投資者可將部分資產買入追蹤市場指數的ETF,作為投資組合的「核心」,然後將剩餘的資金分散成為「衛星」,買入自己心儀的個股作短線投資,以求在市場回報(beta)和超額回報(alpha)兩方面取得平衡,以減低短炒的風險波幅。只要善用ETF,投資者便可進一步分散投資風險,建立更均衡的投資組合,以求達到更理想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