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中國 | 2013-12-06 12:17

浦永灝

中央的《決定》提供解決方案?

上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制訂的新改革藍圖,對市場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在最終報告於11月15日發布後的一周內,MSCI中國指數上漲4.1%。該報告,即《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預期,全文共16個部分,涉及60項具體改革任務,旨在解決經濟、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問題。

市場作用提升

改革規劃重新定義了政府、國企和市場的角色。我認為,改革的核心就是讓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發揮更加決定性的作用。市場力量將在決定水、石油、天然氣、電力、運輸和電訊服務價格中發揮更重大的影響。城鄉土地市場將會開放。

金融改革涉及利率自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人民幣在資本帳戶下自由兌換等。財稅改革的目標是加快房產稅立法和資源稅改革,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闊城市建設融資管道,建立規範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將基礎設施投資義務等必要支出與財政收入連結等。

在國企改革方面,重點是在資源配置、融資等問題上為國有和民營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舞台,創造優勝劣汰的環境,而不是強制要求不獲利的企業關閉。換句話說,市場力量而不是所有制將決定誰是贏家。國企改革的另一個方面是到2020年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將由目前的15%提至30%。

加快城鎮化進程

改革還涉及到戶籍制度問題,主要包括移居到城市的農民享有獲得社會保障的資格。《決定》表示,將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 為了紓緩人口高齡化帶來的風險,獨生子女政策也有所放寬,允許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此外,退休年齡可能逐步延遲。

經濟影響

我們認為新改革藍圖不是推進中國經濟增長的神奇解決方案。相反,改革將重心由刺激經濟增長轉向經濟結構調整。因此,我們預計中國GDP增長不會加速,政府可能會抑制由信貸拉升的增長,以便使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事實上,一些結構性改革,如降低產能過剩、遏制影子銀行活動以及減少地方政府債務等具有通縮效應,可能拖累經濟增長。

投資策略

我認為,新改革議程可以歸納為3大方面:通過財政責任制實現宏觀經濟穩定;通過提升市場力量實現微觀層面的結構調整;通過加強社會保障實現社會穩定。三中全會的《決定》為中國未來指明了正確道路,但是在改革和結構調整過程中將給中國經濟帶來陣痛和磨難。我對中國的長期前景(5至7年)十分樂觀,同時對中期(2至5年)持謹慎態度。短期內,改革措施將會提振金融市場。

基於以上理由,我們已及時將中國的配置上調至加碼,建議有選擇地加碼中國部署,尤其是消費、清潔能源和醫療等有望從改革中獲益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