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3-02-20 00:00

人云我云 馬揮

囫圇吞棗vs如飢似渴

在中文的話語裏,閱讀是閱讀,進食是進食,雖有「書本是精神食糧」的說法,卻甚少以進食喻閱讀。英語文化卻不然。自德國人古騰博發明鉛字活字印刷後,書籍大量生產,學者常以進食隱喻閱讀,培根寫過:「有些書只能淺嘗,有些則要吞下。」 淺嘗也者,淺啖幾口,看看是否合自己的口味,合則大嚼,不合則以後敬謝不敏,厭惡則吐。曾打書釘看了兩頁《格雷的五十道陰影》,隨即放下,該書不堪讀也! 吞下原文是swallow,即是書本的知識像食物般吞下肚,化為己用,一如中學老師所贈的箴言:「能運用才算理解。」食物未必美味,有益健康,應該吞下。書本亦然,內容可能是你極反感的,但可作反面教材,磨練批判思考,即必須細加咀嚼、吞下。求學 ...

(節錄)全文共74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