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3-02-16 00:00

康和健 顧小培

良政救災

西方歷史上兩場大火,包括公元六十四年的羅馬大火,和一六六六年的倫敦大火,從文獻中回看,其意義和重要性(significance)在於起因和興替。換言之,整體上,一般歷史學家着重於兩方面的探索:其一、火災如何形成?其二、有什麼影響?帶來什麼新的局面? 有沒有另類的敍述?我不是歷史學家,從沒深究,也乏查究的能力。不過,從中國古籍中,曾涉獵過比較詳盡的另類記載,內容饒有趣味。 例子之一,見於《左傳.昭公十八年》。從原文看:「火作,子產辭晉公子公孫于東門,使司寇出新客,禁舊客,勿出於宮。」火災發生在鄭國,當時當地的管治者是子產。他先將一些來自晉國的公子公孫在東門送走;派「司寇」引導國中新來的入境者有秩 ...

(節錄)全文共91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