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論 | 2023-02-08 08:30
蘇振顯
政府最近積極推動簡約公屋,希望透過簡約公屋加快劏房居民上樓,以改善他們的生活。政府已物色8幅簡約公屋用地,3幅在市區,其餘選址在元朗、屯門及上水。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親自帶同劏房戶參觀簡約公屋示範單位,有獨立廚廁,以低租金吸引劏房戶入住。
社會關注簡約公屋的費用,有意見認為建築費用過高,政府也提出造價有下調壓縮空間,基建工程費及建築工程費可共減約9億元。在政府努力減省簡約公屋費用下,立法局不少議員都表態支持,但都仍然希望可再減省建築等費用,以及延長簡約公屋使用期。
政府這次提出推動簡約公屋,目的是縮短劏房戶等候公屋的時間,盡快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讓小朋友可健康成長。在這重點政策方面,筆者是大力支持的,在任職房屋署申請組期間,曾到公屋申請人作家訪,目睹基層市民的惡劣居住環境,例如在破爛的小艇上,廁所或廚房上的閣樓,後巷的木屋,山邊的木屋。基本上是無水無電,無廁所,老鼠曱甴橫行,打風落雨火災,擔驚受怕。
居住環境三教九流也有,曾見到居所附近就是大煙檔,道友出入橫床直竹,當年最惡劣的居住環境就是九龍寨城,內裏是有水電,但樓宇迫在一起,基本上是不見天日。污水隨處滴在頭上,煙檔妓寨沿街都是,非法食品工場亦引來老鼠曱甴。今天城寨已不存在,但某些舊區仍然有類似的環境,這樣的居住環境尤其是對小朋友的成長非常不理想。
雖然政府要花約200億元興建簡約公屋,以求盡快改善基層市民生活,表面上看是花費不少,但簡約公屋計劃應以社會工程角度來看。筆者之前曾提到2019年社會運動,其中一條導火線是香港年青人上樓困難。這個論點外國學者也認同,所以社會政策在某方面失誤,會累積民怨,引發社會事件造成破壞,損失更高。因為除了可計算損失,另一個外國觀感的破壞,引至制裁等情況,所造成的損失更不可勝數。還有是整體社會在生產力及GDP的損失,更是難以計算。
1967年暴動後,港英政府立刻推動10年建屋計劃,也是亡羊補牢,以提供公屋改善市民生活,可以安居樂業,所以直至1997年回歸前社會都非常穩定,再無動亂事件發生。最近在新聞上看到新加坡政府以提供優質居所給年青人為主要政策目標,讓適婚年齡的年青人有自己的安樂窩,社會有一個安定的環境。所以新加坡近年發展非常好,多方面已超越香港。以200億元的支出,換來一個安穩及讓基層市民可大大改善居住環境的社會,完全是物有所值及值得支持的。
蘇振顯
蘇振顯測量師行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