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人民幣理財 | 2013-11-21 05:00

方俊祥

是時候增持中國股票

自古以來,人為操控經濟會影響深遠,因此著名經濟學家海耶克(Hayek)反對計劃經濟及人為的寬鬆經濟環境。由人為而成的低利率環境,所產生的信貸擴張容易令企業家變得過分冒險,導致信貸過度擴張,觸發經濟泡沫的危機。起初,此種失調現象會先帶來「繁榮」,但緊接著便是「泡沫爆破」及經濟衰退。為抵抗金融海嘯,中國政府於2008年推出4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雖然經濟明顯好轉,卻帶來通貨膨脹及地方債務的危機。而細看現在的中國,新一代領導人能借前車之鑑,從「4萬億」經濟政策的經驗中摸索出具中國發展特色及可持續發展之路。

中國改革發展愈見清晰

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已完滿閉幕,但會後缺乏改革細節公報,不免令市場失望。其實,從會前廣泛流傳的「383改革方案」,到會後《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背後的精髓和思路都早在李總理於10月21日的「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經濟形式報告」中可見端倪。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經濟平均以每年9.8%的速度高速增長,如今正面對過度依賴投資的瓶頸。今屆領導層改革思路非常清晰:放慢經濟增長速度(或在7.5%以下),旨在促進就業發展,令全民收入得以提升,從而帶動消費,引領經濟增長進入可持續的軌道。

將「不緊不鬆」落實

今屆領導人多次強調適中的貨幣政策,過往市場對中國央行今年會再度降息或降存款準備金率的期望已逐漸減退。然而,投資者對今年6月份出現的「錢荒」問題仍歷歷在目,銀行間的隔夜拆借利率曾飆升至13%的水平,而決策層為整頓銀行信貸,沒有放鬆銀根,堅持穩住財政與貨幣政策。至10月再有疑似「錢荒」出現,人民銀行小規模行使逆回購(總額約291億元人民幣),市場才重燃信心,相信政策正邁向平穩之路。

保增長 促就業

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高速增長,中國政府變得富有,但大部分人民卻未能分享成果。因此,現任領導班子的首要任務是令人民能夠分享國家的經濟增長成果,而效果已漸漸浮現。過去數月以來,政府已下放221項審批事項,為國民創造更寬鬆的創業環境。今年第三季度,全國新設市場主體按年增長18%,其中民營企業數量增加了31%。此外,今年中央機關行政經費減少了5%,足令部分小微企業減少應繳稅款,令600萬戶企業及上千萬就業人士受惠。再者,鐵道部被分拆,脫離政府機關之後,社會資本可以參與原被壟斷的行業,從而拓寬了鐵路事業的融資渠道。筆者認為未來中國鐵路發展空間仍然龐大,將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中國經濟轉型將步入平穩軌道之上,可是今年投資者普遍在揣測政策動向,缺乏入市動力,中國股市並未大放異彩。隨著改革紅利逐漸釋放,加上中國股市的價值及企業盈利能力的支持,筆者認為,今年餘下的時間將會是投資者將中國股票再次納入投資組合的絕佳時機,投資者可根據個人投資風險承受能力,挑選合適的投資工具。香港投資者直接投資中國股市,可借助專業基金公司管理的QFII(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或者RQFII(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基金。同時,截至10月31日為止,QFII及RQFII額度已分別達485.13億美元及1396億元人民幣,反映環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需求殷切。在RQFII基金中,投資者若要選擇有股票比重的,可留意有RQFII的ETF或者以股票為主、債券為輔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