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3-11-14 05:00

陸庭龍

後「三中全會」策略

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剛閉幕,是次會議一直是市場的焦點所在,投資者都好奇領導人會否提出實際議題或經濟政策,以帶領中國內地在未來10年間,由世界工廠轉型成為金融、高端科技和內需主導的市場。會議結果顯示中央決心向市場化進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政府方面就發揮好把關和監察的功能。

這個政策方向想必接近大部分投資者的預期,但最後有什麼實際政策能夠落實和出台便不是那麼容易猜得中了。與其揣測中央將於甚麼時候,推出怎麼樣的措施,投資者不妨把眼光放到環球央行的貨幣政策上,究竟於現時的後金融時代,貨幣政策是否已經轉向?

歐洲央行上星期出乎市場預期地宣布減息至歷史低點的0.25%,相信其餘發達經濟國家,包括日本、美國等地的央行也會繼續過去5年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最近市場情緒常常遊走於美國聯儲局退市或不退市,經濟前景是衰退還是復蘇等問題上,假如以各大央行的利率政策為風向儀,那麼方向便更為清楚。基於歐央行上星期的舉動和各央行保持寬鬆貨幣政策不變,筆者認為美國央行退市相信是雷聲大雨點小,資金充裕和低利率的狀況會持續下去。加上市場有聲音傳出美國政府會把失業率目標從6.5%調低至5.5%才會退市,可見央行對市場的信心仍然不足。

其實美國的資產價格,包括股市和房地產的價格,已超越早幾年金融海嘯的低位,美股在2011年後更不斷創出歷史新高。相較之下,亞洲區內的股市,特別是內地股市,估值仍然偏低。在此不平衡的狀態下,投資者是要選擇追捧美國股票,還是把資金調回到亞洲區?筆者傾向選擇因估值較低而有更大上升空間的內地股市。就像經常重覆的時裝潮流一樣,環球投資也有一定的潮流,上一陣子被嫌棄的款式,下一陣子可能就會變為時興,我相信大眾的目光總會回到內地市場。

過去投資者對內地股市十分悲觀,這也無可厚非,國企、民企表現不突出,股市又久久沒有起色,上證綜合指數在2000至2200點之間徘徊,令大家也心灰意冷。其實筆者對內地市場是有信心的,只可以說它是接近低無可低的水平,所以「三中全會」有沒有利好市場的實際措施出台也好,內地股市的下行空間也沒有多少。所以,2014年上半年,暫且不看基本因素,單單從投資角度分析,短期內最大機會讓投資者獲取最大利潤而風險相對較低的,應該就是低估值的內地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