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脈搏 | 2023-01-09 10:30
內地為期40天的春運在上周六啟動,國家衞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以國家為基本單位看,很多省份都已經達到新冠感染高峰,甚至有些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很多過了高峰的省份,再通過春節的流動引起比較大的第二波或第三波,這種概率不排除,但概率比較小,即使有也不會是太大的一個波峰。
梁萬年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時指出,肯定不會像經歷過的近期這段時間那麼嚴重,因為經歷第一波後絕大部分感染人群有了相關免疫力,不會「一下子又來一波那麼高的」。但考慮到感染人口結構問題的變化,像農村地區一些老人在家不出門,可能因為春節的流動,走親訪友被感染,再加上農村本身的醫療救治條件、各個方面的條件不如城市,因此要防範出現農村的醫療擠兌。
他說,中國剛剛經歷一波流行高峰,大部分人群已產生相應的免疫力或抵抗力。XBB又是Omicron下面的一個亞型,至少短時間內想成為優勢株的空間很小,但再過半年或一年會是什麼樣則不敢說。
對於中國選擇在隆冬時節進行「乙類乙管」,作出重大策略調整,梁萬年表示,現在Omicron變異株的致病力是弱的,相信這個時候針對這種變異株,進行一些相關的策略和措施調整應該是最佳的,這是一個綜合判斷的結果。
他解釋,選擇在當下的時機對疫情防控政策進行調整,和國內老年人群接種疫苗的實際情況有直接關係,現在老年人接種率已經超過80%,對重症和死亡的保護效率是好的,但抗體的持續時間有限。今年六七月份季節又好,呼吸系統病又少,開放最好,但屆時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種的所產生的主動免疫的保護力在下降。
至於為何不選擇去年夏季放開,梁萬年指出,那個時候不行,整個老年人群整個加強針的疫苗接種水平沒有達到預期保護的效果,全國老年人疫苗接種的整體率還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