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理財方案 | 2013-11-02 05:00

人生理財 梁只琪

準備子女教育經費有竅門

近日新聞熱話都集中在幼稚園招生,報道指出在香港某些區份,出現了通宵人龍潮。不少父母為求能夠取得報名表格,都不惜漏夜排隊,而人龍當中,除了本地的家長外,據了解當中亦有不少非港人家長。有報道說,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為了子女的教育前途,及希望子女能夠取得一些名校的學位,又或直接入讀私立學校,都紛紛申請移民來港定居。正當社會著力關注幼稚園招生問題時,本地大學生近日的校園生活,亦面臨言語溝通的問題,在課堂內爭取選用國語授課的聲音此起彼落。

社會熱話圍繞著教育、升學等問題,不少育有子女的朋友也都開始急起來。大部分的家長朋友,很多本來一心打算子女會在本地升讀大學,因使費及資助均可在預計之內,而又沒有特別儲備教育基金。然而,因為上述的社會原因,他們近日都紛紛開始討論著子女們的將來。在競爭將會愈來愈激烈之下,父母的心理壓力亦會愈來愈大,而贏在起跑線這個概念也愈來愈困難。

筆者最近都收到不少朋友的電話,全都是詢問關於設立教育基金的方法和要求,其中一位就是朋友A。朋友A的兒子才剛剛出世,連說話也未懂就要為他的教育問題作準備?真的有需要這麼早嗎?另外,朋友B的女兒今年10歲,現在才開始設立教育基金為出國留學作準備又會否太遲呢?朋友C説他在兒子出生的時候已經為他買了儲蓄保險,兒子今年已經5歲了,最近檢視保險的儲蓄金額時才發現與預期金額相差很遠,更發現所謂的儲蓄保險其實只是一份儲蓄人壽保險。如果需要提取現金,不但會被當作保單貸款,更需要支付昂貴利息。除此之外的唯一方法,就是將保單終止才可把所有金額提取。

上述的家長都面對著不同的問題,他們到底可以作甚麼行動才能解決當前困惑呢?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一些簡單的理財投資理論。在投資角度上,除了要懂得分散風險、分辨投資的相關性和衡量自身的風險接受程度之外,還有以下3個基本因素需要考慮。

(一)時間—究竟你有多少時間去達到你的目標呢?

(二)資金—你願意付出多少資金以達成你的目標呢?你的目標金額又是多少呢?

(三)回報率—你願意承受一個怎樣的風險程度來換取一個怎樣的潛在回報呢?

朋友A的兒子才剛剛出世,他希望兒子16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到外國升學,讓他盡早學習當地的生活和文化,以便更能適應大學生活。朋友A將會有16年的時間為此目標作出準備。朋友A每月能付出大概3000元為兒子的教育基金供款,同時由於他不希望承受太大風險,故筆者建議他可以考慮將每月的資金投放於一些定期派息工具,又或利用債券基金作定期儲蓄。

至於朋友B的女兒今年已10歲,他希望女兒18歲時能出國升讀大學。那麼他就只有8年時間可以為此目標籌備,他亦有能力於每月儲起1萬元。由於他有投資經驗,加上願意承受風險以換取更佳回報,故筆者建議他可考慮基金投資相連儲蓄計劃,投資於不同板塊、地區或國家的基金,以提升潛在回報,同時亦能達分散風險的效果。

最後就是朋友C了。朋友C的情况其實是最普遍的一個。在香港很多人都誤以為儲蓄保險就是一個儲蓄計劃,萬一將來有需要的時候,保單內的現金價值可隨時被提取。但筆者不得不提醒,在正確的理財概念下,保險與儲蓄是應該分開的。儲蓄保險的儲蓄是為保障你日後所需的供款,利用保險公司派息而為保單增加現金價值。但假若受保人未過身,這現金價值通常是屬於保險公司的。所以若動用這筆資金,就會被視作向保險公司貸款,並需繳付昂貴的貸款利息。其實,除了上述的定期派息工具、債券基金和基金投資相連儲蓄計劃外,亦可考慮一些金融機構的教育儲蓄計劃。這類計劃能為將來預算的教育經費作固定及目標性的投資儲蓄。

總括而言,市面上有很多投資工具可就所需的理財目標訂立不同方案,大家只要清楚明白每種工具的特性,就能更有效地運用以助自己達到理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