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ETF | 2013-10-22 05:00

易亞投資

低成交ETF?「有買無賣」怎辦

內地股市未見突破,不少投資者均嘗試尋找新的投資機會,海外股票ETF成為投資者其中一個分散投資的渠道。近年不少新興亞洲股市ETF如菲律賓、台灣、泰國、馬來西亞等均有相當的波幅及可觀的回報,備受投資者青睞。但部分ETF成交甚低,令投資者猶豫,擔心「有買無賣」。

香港投資者多有投資股票的經驗,在投資部分低成交股票時往往憂慮「放唔出」,或需要接受以較大買賣差價(即較低價格)才能出售手上持有之股份,因此投資者對低成交的上市產品「格外留神」。筆者對投資者具風險管理意識感欣慰,不過想補充ETF流通性的特點。

ETF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像股票般可在聯交所買賣,但由於ETF實為基金的一種,因此推動ETF的買賣差價、流通性及交易價格的動力與股票並不一樣。有關流通性其中一項與股票不同的特點是,ETF發行商必須為其ETF設有至少一名莊家,而莊家亦需要遵守該ETF同一組證券莊家之責任。

莊家為ETF提供流通量

ETF莊家是ETF流通量提供者,主要責任是提供買盤價及沽盤價及增加ETF的流通量,讓投資者在幾乎任何交易時間內都能進行交易。當一隻流通量較少的ETF缺乏買家及沽家時,莊家的服務價值便更為明顯。即使當輪候隊伍有很多買賣盤時,莊家亦可提供額外流通量,因此交易活躍的ETF也能受惠。

莊家制令ETF的流通性提高,減低投資者對低成交ETF「 有買無賣」的憂慮。但另一疑問隨之而來,那ETF的流通性是無限嗎?答案當然不是!投資者可參考「隱含流通性」(implied volatility),以幫助了解ETF的真正流通性,隱含流通性的計算包括該ETF交易量(即二手市場、交易所交易量),及其相關指數之證券的流通性。簡單來說,當ETF流通性受到限制時,隱含流通性可讓投資者更清晰了解,在相關指數之最差流通性之證券的限制下,ETF透過增設/贖回機制可增加之ETF股份數量(即一手市場;ETF乃透過參與證券商增設/贖回ETF單位)。因此考慮ETF流通量時,我們應參考的不只是ETF二手市場之流通量,還有相關指數於一手市場之流通量。

直至上星期五(18/10)為止,在本港上市的124隻ETF當中,年初至今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約為38億元,但當中成交最活躍的5隻ETF,成交金額已佔ETF總成交超過9成。投資者不難想像部分ETF的成交金額非常低,甚至乎有部分日子零成交。筆者曾與不少投資者接觸,了解對不大熟悉ETF結構的投資者而言,甚為憂慮成交偏低、「有買無賣」的問題,其多會說:「等遲一點、成交高一點才考慮。」假如ETF沒有莊家制的話,低成交量便成為「雞先還是蛋先」的惡性循環; ETF莊家制的目的是希望減低投資者對流通量的疑慮,避免低成交ETF的ETF成為投資者投資ETF及ETF市場發展的絆腳石,當然投資者在投資前也應該充份了解該ETF莊家的活動及其他資訊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