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2022-12-15 15:02
Project-Syndicate 戴維斯(Howard Davies)
當我擔任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主席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那段歌舞昇平的日子裏,經常有不滿我們打擾其利潤豐厚生意的金融家質問我:「Quis Custodiet Ipsos Custodes?」(誰來看守衞兵?)
在拉丁文原文中,羅馬詩人尤維納利斯(Juvenal)指的是腐敗哨兵,佔那些本應受他們保護的婦女便宜(這可不是我熟悉的領域)。但對於那些與監管者發生衝突的人來說,這句質問是一個唾手可得的口頭禪和辯論點。它在金融領域相當於操場上經常聽到的一句呐喊:「這不公平!」
當時我並沒有很認真地對待這一指控。金融服務監管局遠不像被指摘的那樣,「在自己的法庭上同時擔任法官和陪審團」,它的權力是受限制的。我們的工作相關的法規是嚴格制定的,董事會主要由獨立外部人士組成(其中有一些來自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和消費者小組有權檢視各項檔案,可以就監管決定向法院提出上訴,並有可能進行司法審查,議會兩院也會定期對我進行問責。
在2008年後銀行家們集體接受批判時,「看守衞兵」的問題就很少提及了。但最近它又以一種更尖銳的形式,重新出現在倫敦。保守黨政府宣布,計劃立法設立一種旨在維護公共利益的干預權,讓大臣們——他們聲稱只有在特殊情況下並配備適當保障措施——「指示監管機構制定、修改或撤銷規則」。
此舉的背景是對英國脫歐後的監管環境改革,旨在使倫敦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的金融業務運營地。這項操作有時被稱為「宇宙大爆炸2.0」(Big Bang 2.0),旨在呼應前首相戴卓爾夫人於1986年針對倫敦金融城各項限制性操作所作的改革——該改革讓金融業務迎來了漫長的增長期,就連2008年的危機都未能將其打斷,一直持續至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方才終止。
政府宣稱的目標是,恢復倫敦市作為世界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潛台詞則是展現英國脫歐的好處——這是一個政府一直試圖宣揚的要點,只是這種做法讓人聯想到奧西茲女男爵(Baroness Orczy)的小說中,法國人找尋紅花俠(the Scarlet Pimpernel)的過程。
授權政府干預監管機構決策——而非制定其目標並保持對實現這些目標的問責——的想法,引發了強烈的意見分歧。政府將如何使用這種權力?這是否會成為一場無底線競爭的開端?它如何與國際協議接軌?政府能否因此推翻新的《巴塞爾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機構本身也對此公開表示反對。英倫銀行負責銀行業監管的副行長伍茲(Sam Woods),便對建立這一制度的前提提出了質疑。「有些人或許認為這種權力會提高競爭力。」伍茲說,「但我的看法是,它恰好會隨時間過去而出現反作用,因為它破壞了我們的國際信譽,並創造了一個金融監管在更大程度上隨政治風向變化的體系——在某任政府主政時監管會變薄弱,而在其他政府管治下則更嚴格。」
而某些強烈的言詞也得到了倫敦另一個主要監管機構金融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負責人的回應。該局臨時主席勞埃德(Richard Lloyd)對國會議員們表示,該提案「引發我們的極大關注」。
伍茲關於倫敦競爭力的觀點,得到了多項調查的支持,特別是由Z/Yen顧問公司進行的、試圖衡量不同金融中心吸引力的調查。受訪者通常指出,在選擇地點時會尋求監管的確定性而非低標準。他們希望確保自己會受到公平對待,儘量減少政治干預,不偏袒國內企業,並希望自己的交易對手能有充足的資本和良好的監管。這是有道理的,監管不力可不是一個競爭優勢。
而眾多金融企業則對擬議的新權力意見不一。有一些——尤其是保險業——認為,英倫銀行在解讀償付能力標準方面存在不必要的限制,有潛在的優勢可待發掘。但其他人指出,這種由「放鬆管制」政府起草的權力,很容易被懷有不同政治議程的財長用於相反的方向。如果權力被嚴格定義以便與政治家保持距離,那它就沒有什麼意義;如果它很容易被使用,那也同樣容易遭濫用。
如果國家安全出現了問題(也就是金融監管機構缺乏相關技能或資訊),那麼還有一絲理由認為,有權力對監管進行干預。但這得是非常具體的干預,而不是與監管機構的所有規則都相關的、定義廣泛的「外來」權力。
各大國際監管機構也都緊張地注視着倫敦的辯論。如果長期以來被視為監管獨立堡壘和全球關鍵金融中心的英國,向政治指導轉變,那麼其他政權可能會有恃無恐地,對其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實施更大力度的控制,並因此導致危險的碎片化。
由於本國監管機構對該計劃的全面反對,政府發現自己掉進了一個坑裏。可幸它在11月底明智地遵循了「挖坑第一定律」,停止了挖掘。如今他們不會再繼續了,我們可以認為這個想法已經死了——直至下一次選舉來臨。它得換個地方彰顯英國脫歐的好處。
作為一個拉丁文標籤,「Cave quid volunt」(慎重許願)並不像「quis custodiet ipsos custodies」那般知名,也缺乏文學出處。但前者往往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對金融企業和政府都是如此。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