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2-12-06 00:00

文化論政 陳錦輝

為社會創新而設計,但為什麼而社會創新?

近十年,「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在香港漸漸成形,愈來愈多年輕人和非政府機構投身其中,建立起一套獨特的生態和操作:公共或私人資金、種子基金、孵化器(incubator)、政府政策、研究、大學課程、社區設計實驗室、社企、影響力評估、比賽與競爭。「社創」亦開始變成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公共詞彙。一個親身體驗的例子:筆者任教於理大設計學院的Social Design,而Social Design於歐美許多設計學院甚至政府機構中,已成重要一環;Social Design大可直譯為「社會設計」,但也許為了便利公眾理解,學院選擇以「社會創新設計」命名。一個微小的意義差距,展示了社創在公共 ...

(節錄)全文共199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