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2-12-05 07:00

【信報月刊】宗教不離政治 道長也談「愛國」 —— 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信仰無法強迫 教育潛移默化

放大圖片

【本刊記者李潤茵】長年香火鼎盛的黃大仙祠,屹立香港逾百年,今年七一獻「新猷」,舉辦升旗禮,創本港宗教場所先河,幕後「推手」是擔任監院達16年的李耀輝(義覺)道長,日前他獲教育大學頒授榮譽院士,接受本刊訪問時分享,政治如何影響宗教發展。

「國家不強勁,等同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今天實施《國安法》,才是撥亂反正」、「香港人若不愛國,等於畜生,被人騎」、「民主一定要有,但一定是under control(可控)」……李耀輝向來言論辛辣,作為宗教領袖,從不避談政治。

今次訪問都不例外,被問及年輕人信奉道教嗎?李道長主動從政治角度分析:「過往西方國家侵佔地方,佔領時靠船堅炮利,但佔領後呢?他們最強的武器,就是教育及宗教;談到政治方面,對於英國而言,基督教視為國教。」

他憶述,在殖民時代,中國傳統宗教在本港不受重視,從宗教場所選址可見,教堂佔地理優勢,例如麥當勞道、太子道等中心地段,道教只能望門輕嘆,「沒有理想地方作為聚腳點,很難向年輕人宣揚教義、教理,更遑論培養興趣及信仰」。

與年輕人難溝通

再說,今年已屆八旬,李耀輝坦承,與年輕人「80%難溝通!」為什麼會出現「代溝」呢?正如李耀輝經常說,自己受過日治時期的苦,也親歷英殖官僚架構的「表面民主、實質獨裁」,所以不同世代產生不同想法。

放棄年輕人嗎?不!儘管溝通困難,李耀輝認為,萬變不離其宗是「教育」。莫說嗇色園作為宗教團體,本身也是辦學團體,在香港有6所幼稚園及8所中小學;李耀輝本人更是一生離不開教育工作,1960年在葛量洪教育學院(即教大前身)畢業,曾經在兩所學校當過老師,後來加入警隊,也做過警察學校教官;退休後,他以70歲高齡,完成理大中國文化學系文學碩士,第三個學年直接「跳級」,由學生變道教科目講師。

「現在,我跟行政總裁構思,如果嗇色園董事局同意,我可以每年,甚至每個周末,在黃大仙祠開Party(派對),邀請樂隊參與,迎合年輕人興趣。」李耀輝續道:「送禮物沒有用,要有魚餌、提供誘因。年輕人參加派對後,再聽兩三堂《道德經》學習箇中哲理,一兩堂可介紹國內情況。」

「愛國教育」要軟性入手。李耀輝表示,黃大仙祠建升旗平台,正是有意推動,儘管有人質疑做法。「道教始終是信仰,無法強迫,只能潛移默化感染他們。年輕人較受西方思想影響,也有反叛性,但每個人都曾經試過反叛,問題是怎樣引導」。

原文請閱12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