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2-11-29 05:00

吳家俐

通脹高企 央行不忘關注綠色議題

放大圖片

面對數十年一遇的高通脹,各地央行的行動在過去一年成為市場焦點,官員不僅要大傷腦筋應對通脹,同時要面對兩難局面。如果大幅收緊政策,便有可能會觸發嚴重衰退,但是收緊力度不足,又會導致通脹失控,投資市場因而對政策前景感到困惑。

筆者認為,我們現正處於近50年來最為複雜的經濟環境,央行官員的確有很多情況需要考量,但是有些央行仍不忘關注綠色議題。歐洲央行最近便表示,希望以實際行動支持應對氣候變化,例如傾向持有氣候評分較高、符合氣候相關新披露規定,以及加強風險管理實踐的企業所發行的債券。

央行肩負淨零轉型重任

一直以來,各地政府肩負起達致淨零排放目標的重任,央行的角色相對上較少,不過他們仍可在貨幣政策上出一分力。央行既可授權特定的政策來支持政府,包括與能源轉型相關的政策,又可採取行動促進金融市場穩定,畢竟研究已證明對氣候問題坐視不理,或將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

根據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估計,目前的暖化問題或將令聯邦預算每年損失約2萬億美元收入。除此以外,全球暖化亦會直接影響通脹情況,例如旱災會推高食品價格,並且威脅食物供應。

英倫銀行是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職權的先驅,英國政府已在去年3月更改該行職權範圍,包括支持經濟轉向淨零排放,而歐洲央行則擬推出上文提到的債券持倉減碳計劃。至於美國聯儲局所採取的方法則受到較多限制,只是着重管理氣候變化對金融體系所構成的風險。在亞洲,中國人民銀行及日本央行均推出專門的貸款機制,為潔淨能源項目提供資金。

由此可見,當局有很多途徑可推動變革,但是我們認為,企業債券購買計劃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金融環境趨向緊張之際,縮減資產負債表固然是當務之急。然而,在經濟低迷之時,央行將或需要再次購買資產,以緩解市場的困境。

資產購買成效顯著

從過往的經驗所見,當聯儲局宣布有意在2020年3月開始購買企業債券後的一星期,美國投資級別債券的息差便下跌了100個基點。而在歐洲,受惠於歐洲央行龐大的量化寬鬆政策,在過去十年間,歐羅計價債券的信貸息差,在大部分時間中均低於美國或英國的水平。

如果資產購買計劃是按企業的環保水平掛鈎,央行的支持政策,對固定收益資產所帶的利好因素便會變得不平均。我們留意到固定收益市場已經出現明顯的綠色溢價,市場對綠色、社會及可持續債券的龐大需求,導致這些債券的收益率低於條款相若的「傳統」債券。隨着市場愈來愈關注央行的政策變化,我們預期環境因素將會令信貸市場上的息差差異有所擴大。

從歐洲央行的舉動可見其對綠色議題的重視,投資者如能朝相同方向作出投資部署將會是明智之舉。而在過往的經濟危機當中,央行擔當着資產最終購買者的角色,對穩定信貸市場有着重要作用。不過在往後的情況下,量化寬鬆可能不會再一刀切地對所有資產帶來同樣的正面作用,而是與企業或資產對環境因素的重視程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