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2-11-26 05:00

欲言不止 楊書健

【欲言不止】美國通脹緩慢降是有好原因

放大圖片

本周美國是感恩節長假期,像我們的中秋和團年一樣,大部分美國人都會回家和父母過節,因此是航空業旺季。星期一當地處理了260萬位旅客,超越了疫情前250萬的紀錄。

馬克吐溫曾說:歷史不會重覆,卻有一定韻律。巿況波動之時,都有些單次獨有的特點。今次也許就是美國聯儲局加息是幾十年來最急,但是巿民的消費意欲卻未有隨之降溫。這不但反映在下降緩慢的通脹上,也反映在像上述的旅客數字之中。

美國人消費意欲似未降溫

傳統智慧認為,高通脹對富有階層影響很小,但中產和基層卻逐漸維持不了原有生活,需要節衣縮食。例如,有錢人可能只需花10%的收入維持生活,因此就算通脹達100%,他們亦只需要花收入兩成維持生活,有條件不作任何消費改變。但基層可能花了租金後收入的八九成維持生活,因此通脹一高就面臨要暖氣還是要食物的困境。

很象牙塔的一句需求毀滅,其實就是要以高物價還有加息後的高資本成本,令巿民選擇放棄某些開支,從而降低社會的整體需求,是巿場制度下最天地不仁的地方。但是如果巿民的財政健康,自然就可以抵抗更長的通脹潮,令需求下降來得更慢。

疫情下炒股令荷包更脹

本周剛跟美國的工作夥伴見面,他就說其實他身邊的朋友,包括年青一輩,大家都在批評通脹過高,削減了一些可有可無的開支,但卻未見有改變根本的生活習慣。他的解釋是疫情期間的幾次派錢,再加上不少人在疫情中炒股贏了錢,令大家的荷包都有餘錢,所以仍能維持消費。

這點亦有數據佐證。現時是幾十年來,美國民眾平均負債最低的時候。除了上述兩個疫情原因之外,也許民眾亦終於學懂了理財。

以前美國人的理財知識很貧乏。我有高中老師一邊有一筆信用卡債,一邊又有一筆差不多的資本存在活期存款。她說希望有一筆現金應急,但卻無視需要每月還信用卡債息。就算真的需要有應急錢,信用卡的債息幾乎是個人能借的錢之中最貴,她只要將信用卡債換成按揭或其他個人債,其實利率都會降低。

資訊發達理財知識有增長

又認識有人十幾年前簽了幾千美元的信用卡債,一開始可能因為花了在蠢事之上,所以一直瞞着家人朋友。但他就這樣讓同一筆債款愈滾愈大,令本來是道歉後任何一位兄弟姐妹都能幫忙的小問題,累積成最終需要破產才能脫身的大問題。

上述兩個例子都不直接涉及消費選擇,但卻因為融資策略而釀成問題。筆者二十幾年前讀高中時,當地開始試行財務教育。在我的年代只是像性教育一樣,每年花一堂時間去聽外聘顧問談理財,效果當然非常有限。

早一兩年前跟當地學生見面,他們就說現在的理財教育變成了必修科,花一個學期由如何醒目借貸開始,再一步步學習長期投資,乃至如何配置到各類型免稅投資戶口之中。

再加上YouTube財經類影片的廣告費特別高,亦吸引了不少KOL談財經。當然不少是談短期巿況或個股分析,但是亦有些有心人在討論理財策略。上述兩個例子到最後都是基本知識有誤,但資訊愈發達,就自然影響到愈多人。

當然,民眾財政健康,對社會當然是好事。但是整體社會的金融實力提升,傳統金融工具的效果自然會降低,也許令高息期要再多維持幾個月了。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