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北美 | 2013-10-03 05:00

陸庭龍

沒有敗象的亂局

美國參、眾兩院未能於本周二前就臨時預算案達成共識,致使聯邦政府17年來首次局部停止運作,大約80萬公務員被要求放無薪假期,令市場對美國經濟的前景加添憂慮。其實類似的困局去年也經歷了一次,幸好在死線前達成協議,這次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似乎沒有談判的空間,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是姿態的問題,預算案危機不會擾攘太久,從美國金融市場的表現看來,這樣的推斷也是市場的共識。

在談判的過程中,姿態和說話只是工具,真正的底線和契機是雙方的共同利益。自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至今,美國政府和聯儲局所推行的一切政策和手段,皆是以穩定金融系統和促進經濟復蘇為大前題,最新的例子是聯儲局在上月議息會議後,並沒有如市場預期般減少每月購買債券的規模,也沒有公布確實的退市時間表。貝南奇寧可失信於天下,也不貿然執行退市的手段,主要原因還不是害怕對復蘇中的經濟帶來傷害,不容許多年的救市行動功虧一簣。

美國預算案或債務上限引發的避險情緒不是恐慌性的,資產價格的波幅亦不劇烈。雖然美匯指數跌至80.14的8個月以來低點,但依然高於今年2月的低點79.12。從這點判斷,美元是否由強轉弱,是言之尚早。一些分析報告指資金流入歐羅區避險,我不大同意這個觀點,首先是歐羅匯價沒有在美國預算案的消息公布後有突破性的發展,歐羅匯價只是向上升破1.35,這個關口早前亦曾經破過。第二個考慮是從美元流入歐羅的好處在那裏。

我真的想不到一點真正的好處,除了心理上覺得分散了風險。歐羅區的經濟缺乏根本的改變,德國的政經局勢是歐洲區內最為穩定的,但其他國家一點明顯好轉的跡象也欠奉。意大利的政局繼多名部長辭職後已引起震盪,希臘的債務仍佔GDP的兩倍以上。在宏觀的角度衡量,美國仍然較歐洲出色,資金為甚麼要逆市而行?

另一個指標是金價,就在預算案談判失敗之後,金價反而從1330美元大幅下跌至1277美元,執筆時金價反彈至1290美元。金價的表現說明了一個事實,聰明的資金沒有避險的需求,因此在美國政府運作局部停頓下,依然持有美元資產或不需要買入黃金作風險對沖。又或者是市場內持有黃金長盤的投資者藉著金價上升至某水平而獲利回吐。無論是那一種原因,皆反映了市場對解決預算案的樂觀態度。

眼前的美國政經局勢縱使紛亂,但並不是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