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ETF | 2013-10-01 05:00

呂靄華

想博反彈?取大型股指數

美國聯儲局出乎預期維持量寬,每月買入850億美元長債,雖刺激作用較為短暫,但就為亞洲區市場帶來新資金,推動區內股市該星期顯著回升,當中日本及本港錄得最大升幅,兩者於截至9月24日的一周,升幅超過2%。

其後中港股市雖然跟隨美股出現調整,但整體的抗跌力相對較強,特別是一眾中資金融保險類股份,支持大市於23000的水平爭持,重心成功上移,23000由阻力變成了較大的支持區。

在聯儲局公布持續買債後,環球ETF市場的資金流向亦有所變化。截至9月24日的一周,亞太區ETF錄得5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前周為淨流出3億美元,今年以來區內ETF錄得周均淨流入,平均每周流入量為3億美元,累計金額增至127億美元。

細分資金流量,較多資金流入區內較成熟的市場如日本及南韓,一周流入金額超過3.8億及2.7億美元,而台灣及香港ETF則錄得2.7億及1億美元淨流出。不過,個別內地新上市的ETF則吸引新資金流入,當中主題的板塊包括醫療、金融及消費類的ETF。

成交方面,整體ETF的交投量回落,主要因為中秋假期關係,令整體交投量回落至87億美元,當中日本最多(34億美元),其後為中國(17億美元)、香港(17億美元)及南韓(15億美元)。到目前為止,亞太區ETF的總資產管理規模增加22億美元至1646億美元,按年增加21%。

從以上的資金流可見,今年以來資金流入區內市場的趨勢無變,而由於假期的關係,投資者先行沽貨離場亦可以理解。目前整體區內ETF市場的資產管理規模一哥仍是日本,佔超過四成,其次便是香港(20.6%)、中國(15.9%)、南韓(10.1%)及澳洲(3.6%)。換句話說,撇除日本,中港市場的ETF加起來,其實是佔區內最大比重,亦因此投資者宜不時留意相關資金流及溢價情況,或對短線市況走勢有啟示。

觀乎資金情況,投資者暫以日本及南韓為短線博反彈的目標,而由於上證指數2200失守,投資者未敢輕言趁調整市入場博反彈。因此,短線策略上宜以防守為佳,在ETF的部署上可留意成分股較多的大型股指數如MSCI中國指數及南韓KOSPI 200指數等,有助將風險分散。待市況明朗化後,才考慮換碼至個別主題投資產品作重點部署,博取更大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