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環球時事 | 2022-10-28 14:45

Project-Syndicate 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

應由誰來協調烏克蘭重建?

放大圖片

世界各地那些富有正義感的政府,正在向烏克蘭運送軍事設備和資金(儘管有些政府比其他更為慷慨),好讓烏克蘭人能反擊俄羅斯侵略。與此同時,人們正在努力估算戰後重建成本,並設計重建援助分配方案。

參與的實體愈多,效果便會愈好。重建烏克蘭經濟需要花費數千億美元,而這項工作不可能只由單一或少數幾個來源提供資金。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將提供雙邊援助;多邊和區域開發銀行將為項目提供擔保;非政府組織可以動員捐款;到海外工作的人士能提供僑滙;企業則給予外國直接投資。

重要的是,這些工作都應該在協調之下進行。否則烏克蘭未來或許有參照西歐軌距標準重建的鐵路,卻可能沒有配套的列車。捐助者們都喜歡用一些形象工程為自己臉上貼金,屆時免不了會出現學校建成了卻沒有教科書或筆記型電腦的事情。

一些組織必須擔任重建工作的「大腦」或協調實體。這顯然應該是由烏克蘭政府擔任,因為沒人比烏克蘭人自己更了解烏克蘭的重建需要。如果烏克蘭掌握了這一進程的所有權,那重建工作必能更加順利地進行。

但現實是,捐助者只有在能夠監督並合理控制其資金下才會進行捐贈。對腐敗和烏克蘭寡頭的擔憂,或許會因澤連斯基政府的高效戰時應對而減少,但卻從未消失。

此外,協調問題要比《馬歇爾計劃》複雜得多——當時美國是唯一捐助國,可以等到二戰後3年才成立經濟合作署來負責管理對歐援助。隨着「新冷戰」的日益升溫,烏克蘭的需要極其迫切,因此也無可避免地會有幾十個捐助者參與其中。

那麼誰應該成為烏克蘭之外的協調實體?一種可能性是歐盟委員會。加入歐盟是烏克蘭經濟的最終目標,而由該委員會負責,將可以確保烏克蘭的軟硬基礎設施符合歐盟標準。同時委員會已經在管理歐洲復甦計劃,並以此資助歐盟成員國的綠色和數碼轉型。各國政府首先會把全面支出計劃提交予委員會審查和批准,之後得到撥款。

這是一個烏克蘭重建的合理模式。該委員會也已經不出所料地自願承擔起相應的工作。

但是美國、加拿大、日本和其他歐洲以外捐助者,不會對這種安排感到滿意。它們可不願意將自己的資金投入一個不對自己負責的機構所控制的池子當中。然而讓捐助者各行其事卻可能會產生項目空缺和重複建設的風險。

另一個候選機構則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該組織已經審查了烏克蘭的公共投資安排、公共行政管理和地區發展計劃等各項政策。但經合組織的優勢在於政策分析而非項目執行,它更像是一個討論室而不是一個執行引擎。

另一個可能選項是多年來一直參與衝突後重建工作的各大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體系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以立即提供預算支援,並協調債務重組,而世界銀行則能為重建項目劃撥資金。

但作為一個龐大且複雜的官僚機構,世界銀行的動作太過緩慢,以至於無法勝任這項工作。由於在全球數百個地方都有項目,它必須同時關注許多個點,而它所在的華盛頓特區也距離重建項目最遠。

對此德國馬歇爾基金(Marshall Fund)自作聰明地建議,任命一位具有「全球地位」的美國人作為重建沙皇。但這個人將是一個沒有軍隊的沙皇。人們可能會質疑,既然大部分重建資金都來自其他地區,憑什麼要讓一個美國人掌管?

這就剩下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了。這家銀行就是為了在東歐和前蘇聯建設市場經濟和推動民主而在1991年成立的,其核心任務正是經濟重建,工作重點也是在該地區,戰前有100多名工作人員派駐烏克蘭。美國、加拿大和日本是其股東之一。

雖然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已經作了些許正確的舉措,但它還未能組織起人們期望中那種重建主導實體所實施的高調行為。該機構的總裁和員工都需要大膽站出來。

推薦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最後一個憑據是,中國已經在2016年成為其股東。中國和西方之間的緊張關係正不斷加劇,而該國一直不願意在烏克蘭問題上與莫斯科決裂。創建一個中國可以為烏克蘭重建作出貢獻的機制,將能促進與西方的合作。如果沒有其他選項,這可能為烏克蘭衝突帶來一線曙光。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