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2-10-10 00:00

忽然文化 占飛

論憤怒

放大圖片
讀儒家經典,總覺得儒家講德行和人性,太注重導人向善──如何修養義、勇、禮、恭、讓、誠、敬、愛、孝等等說得很多,卻對人性的陰暗面分析不足,難怪現代人總覺得古老的智慧不能用於現今。 反之,讀詩人荷馬、哲學家如亞里士多德、塞內卡(Seneca)及蒙田的分析,卻跟時人的憂怒息息相關。 何以見得?中文表達anger的字不多,一般用憤、怒或憤怒。《說文解字》:怒者,恚也,憤也。恚者,恨也。怒恚是帶恨的怒。另外還有懣,憤和懣意思差不多。現今已較少用恚、懣形容怒了。 整部《論語》,怒字只出現一次,孔子讚顏回「不遷怒」。憤字出現兩次,一次是孔子說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此處的憤,不能解作怒 ...

(節錄)全文共178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