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2-10-06 07:00

【信報月刊】投資要創造價值 炒外滙不是投資

放大圖片

【前星展唯高達研究部董事兼中港策略師李聲揚】本文探討投資的本質,到底什麼是「投資」?筆者認為,股票當然是投資,債券也是,紅酒名畫也應該是。貴金屬和大宗商品則一半半,房地產也是一半半。但外滙卻應該不是投資,期權期貨等等也不是投資。

筆者曾是數學教師,經常向學生強調First Principles,也就是由「定義」開始。「定義」基本功搞不清楚,往後只會錯得更多。

經濟學上的「投資」,往往指「延後消費」,例如讀大學是投資,或者是企業家起工廠,政府建公路。但本文討論的,是金融上的「投資」。

筆者每次說「外滙不是投資」,往往令觀眾嘩然,特別是當同場有炒外滙的行家。反對者當然會說,外滙可以賺很多錢,索羅斯成功狙擊英鎊,名震天下。但是否「可以賺到錢」,就是投資?有人賭馬中六環彩,有人買六合彩一夜致富,但這些似乎不是投資。

投資是「正和遊戲」

筆者認為,投資的定義,就是「能創造價值」。不能創造價值的遊戲,則往往是「內捲化」,互相廝殺,塘水滾塘魚。另一個說法,投資是「正和遊戲」(positive sum game)。與此相對的,就是零和(zero sum)甚至「負和」(negative sum)。

如何驗證?細心看每種工具,一般可以看出是否「創造價值」,是否「正和遊戲」。若未能辨認,還可以用一個標準檢驗:價格趨勢,是長期向上(secular),還是周期性(cyclical)?真正的「投資」,價格應是長期向上。相反,有波幅無升幅的工具,就往往不是「投資」。

很多人同意,期權期貨等衍生工具,並不是投資,連炒期權期貨的人也大概同意。因為從遊戲規則看到,期貨就是對賭,是「零和遊戲」(計及交易費及莊家抽水,則是負和遊戲)。你的收益,來自別人的損失。期權情況稍為複雜,但本質也是一樣。這些工具本身不能創造任何價值,價值只來自其他金融資產(例如股票或商品)。

但外滙呢?情況就比較有趣了。不錯,當你拿手上的澳元去做定期存款,收幾厘息,這個動作是投資,正如你做港元定期存款,現在也有點利息,這也是投資。但你買賣外滙的過程,並不是投資。原因?也和上面的例子一樣。「滙價」本身是相對的,並不能產生任何價值,也是「零和遊戲」。不過,在外滙市場,此性質卻不像期權期貨般明顯。美元升至20年新高,怎麼筆者說「沒有創造價值」?有人認為,這就是「長期趨勢」。

但筆者的演繹卻相反:美滙指數,現在才是20年的水平,正好證明,外滙是個「周期性」的資產。背後原因,因為滙價是相對的。你加息,別人也加,你印錢,別人也會印。以十幾廿年計,一國貨幣近乎不可能是大單邊走勢。

原文請閱10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