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2-08-02 07:00

【信報月刊】拆解比特幣變質「墮落」之謎 高度中心化 無法對沖風險

放大圖片

【本刊記者李潤茵】The Party is Over again!對沖基金三箭資本(3AC)及交易平台Celsius相繼破產、Coinbase、BlockFi及Crypto.com開始裁員,甚至連「礦工」都曠工。短短數個月,加密貨幣總市值,由3萬億美元(下同)跌落1萬億元,近期比特幣都試過跌穿2萬元。閃崩背後原因之一是加密貨幣已違背初衷,高度中心化,與實體經濟「齊上齊落」。

比特幣並非首次崩盤。只是隨着產業壯大,暴跌成因變得複雜,以最近熊市為例,即使穩定幣規模有限,已經足以牽一髮動全身,甚至業界按理清楚,「2017/18年已經有算法穩定幣,基本上全軍覆沒,因為根本存在漏洞」。

為何前車可鑑,還集體「中伏」?鄧進一是區塊鏈顧問公司Standard Kepler創辦人,深入參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坦言:「UST原本市值很大,所以人們誤以為穩陣,不過在加密世界,市值很易虛高」,他一語道破:「事關貨源歸邊。」

表面上,今次比特幣跌市是受到UST穩定幣拖累;惟歸根究柢,加密貨幣市場動盪,當中潛藏着的深層矛盾,其實是高舉「去中心化」理念背後,實際運作卻愈來愈「中心化」。

以比特幣為例,4年前瑞信報告顯示,僅4%的比特幣地址已經持有97%比特幣,有人做「莊」嗎?無從判斷。不過4年前,比特幣仍低於1萬元時,加密貨幣交易由散戶主導,機構投資交投量激增是最近2年發生。

比特幣總數為2100萬枚,從公開資料可略知分布——持幣量最多是美國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及Tesla,截至今年4月分別為128218枚及43200枚(7月賣出75%)。然後,依次為礦企Marathon(8133枚)、支付公司Block(前稱Square,8027枚)、礦企Bitfarms(5243枚)、礦企Hut8(5242枚)及交易所coinbase(4487枚)。

機構與散戶最大分別是什麼?就是前者對資本及利率更敏感,他們包括交易所、託管人及加密基金。

「整個生態圈已經不太去中心。舉例TerraUSD(即UST)波及泰達幣(Tether),後者本來是全球最大穩定幣,反為背後由coinbase支持那隻穩定幣不跌反升!」科大商學院副院長黃昊解釋,背後正因「大家寧願信任交易所」。

交易所就是高度「中心化」的地方,不過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研究發現,75%比特幣交易都在交易所進行。意味什麼?可能是大家仍然需要「大台」。

黃昊指出:「完全『去中心化』是很難,因為有知識/技術門檻,但你動輒投資數萬美元,如何確保自己不會丟失私鑰(private key),甚至被盜呢?很多人其實未ready!」

原文請閱8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