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2-06-21 05:00

鍾秀霞

成本上漲問題 中美大不同

放大圖片

聯儲局於6月中再次加息,把聯邦基金利率上調75點子至介乎1.5厘至1.75厘。美國聯儲局持續加息之際,中國卻放寬貨幣政策。兩國政策日趨分道揚鑣,對於中國股市會帶來什麼影響?

這是個頗為複雜的問題。中國政府固然希望刺激經濟,但卻面對一定的政策限制,因為若然中美的息差拉得太闊,將會對人民幣滙價帶來影響。因此除了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外,中國在貨幣政策方面未有太多着墨,反而大幅採用財政刺激政策,例如加快推出新基建、為電網及鐵路等工程發行專項債券、推出購車稅減半優惠、在個別地方政府層面放寬對房地產的收緊政策,以及暫停整頓互聯網企業的收緊政策等。

企業更擔心疫情形勢

美國加息,背後的原因當然是為了紓緩通脹。相對歐美等地,中國整體的通脹情況較為溫和,究竟中國企業在成本控制上會否更有優勢?而面對商品價格高企及供應鏈中斷的風險,企業又有何應對的板斧?

的確,中國企業的銷售收入普遍以本土市場為主,因此向來不太受到外圍宏觀經濟的影響。而相對於原材料上揚壓力,中國企業更為擔心疫情形勢及防疫政策去向,因為在局部封城之下,不要說成本上升,企業連是否能持續正常的生產也是未知之數,而且疫情也影響到終端消費者的需求。

短期內,不少行業將一同面對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壓力,關鍵是企業有沒有能力把成本轉嫁予下游企業或消費者。如果成本上升只屬短暫情況,那麼大多數企業是可以捱過去的,但如果成本升得太多或持續太久,沒有議價能力的企業或將遭到淘汰。在過去一兩季,我們見到很多企業無法把成本轉嫁出去,原因有兩個,一方面,疫情使很多企業的業務或生產中斷;另一方面,企業又面對消費者需求轉弱的難題。到了今年下半年,假設中國的刺激政策對經濟開始生效,而疫情再度受控的話,那麼我們應會看到企業可以集中應付成本問題,使盈利重拾正軌。

部分行業加快整固

商品價格飛升所帶來的成本上漲,固然是環球性問題。但我們也要明白,中國和美國所面對的成本挑戰並不一樣。兩國正處於不同的經濟周期,美國就業市場相當蓬勃,企業面對的是工資成本上升。相反,由於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市場擔心的是失業問題,工資增長壓力並不大。但受到防疫措施所影響,有些中國企業反而請不到工人,或者面對一些間接的成本,例如有工廠需把員工分開幾組來享用午餐,導致午餐時間大幅延長,繼而影響了生產力。此外,自去年開始,由於物流運輸受阻,很多企業都要增加庫存以應付日常所需,削弱了營運的現金流水平。

以上種種因素,將會導致部分中國行業加快出現整固情況,尤其不利中小型企業。所以身處目前環境,揀選有雄厚實力的企業是相當重要的。不過,由於部分中國出產的原材料(例如稀土)價格較歐洲的穩定,我們也見到部分從事加工的企業,反而因為俄烏戰事而獲得更多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