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2-06-16 05:00

羅珏瑜

樓宇按揭市場存一大漏洞

放大圖片

今年2月23日,財政司司長發表了「波叔plan」,即修訂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的按揭保險計劃樓價上限,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由8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由1000萬元提升至1200萬元,另外1200萬元至1920萬元的合資格物業,按揭成數最高為五成至八成,上限為960萬元,目的是讓置業人士有更多的選擇,並以較低的首期上車。迄今,措施已推出差不多3個月,成效顯著。

金管局早前提交的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文件,顯示今年截至4月20日,按證公司共批出約12500宗按揭保險計劃申請,當中1160宗屬2月「波叔plan」後新適用範圍下的個案,而獲批的申請中,超過九成為首次置業人士。

口頭估值團隊提供即時估值

香港的住宅市場由剛需帶動,「波叔plan」以上調按揭貸款樓價上限的手段,以協助置業人士上車,惟銀行如何釐定按揭可以承造的金額?物業估值是承造按揭的重要指標,在批核按揭貸款額前,每間銀行都會為申請物業進行估值考量,並以此決定可批出的貸款額,這是銀行風險管理的標準程序。大部分銀行都會把估值工作外判予其於名單上的測量師行,而這些測量師行一般管有「口頭估值團隊」(Verbal Team),負責就物業作口頭估值。銀行職員在收到客戶就按揭的查詢後,就會致電外判測量師行的口頭估值團隊,以即時取得物業估值,方便實時與客戶就按揭貸款事宜作進一步溝通。當客戶同意按揭貸款細節時,銀行便會指示測量師行出具正式的測量報告。

在這過程中,按揭申請人並不能選擇自己心儀的測量師,只能依靠銀行指定的測量師,惟各測師量行的專長及團隊質素各有不同,尤其特殊類型的住宅如豪宅、洋房、村屋、唐樓,其估值的考量以至需進行的盡職調查深度甚是不同。但現實是,銀行名單上所指定的測量師行並不多,而且多年不變,銀行職員一般只會按程序選擇慣常溝通的測量師,由於銀行職員對物業估值一般缺乏認知,所以幾乎是百分百依賴測量師的估值結果。

很易出現估值不足情況

由於測量師通常會以區內較接近估價日期的類似單位成交價作比較,對於成交較稀疏的屋苑或特殊種類的物業(特別是豪宅),很容易出現估值不足的現象。由於測量師行會按參考當時「成交價」而定出物業價值,而所謂「成交價」多以「土地註冊處」的資料作參考,而非按實時數字估算,但因「土地註冊處」反映的成交個案極可能是一個月至個半月之前,在市道波動的時期,單靠這些數據並不能實時反映物業的真正價值,作為按揭申請人的準小業主們,在估值不足的情況下,無奈要自行抬錢上會。

自製關聯成交推高價格

相反,市場上也有些炒家,熟諳測量師行的運作,自製關聯成交,把「成交價」推高,從而抬高物業估值,以便獲得更多銀行貸款。更甚的是,對於鮮有成交的物業如整幢商廈的估值,其「真實價值」可供發揮的空間便更大,如自製關聯租約推高租金,從而把估值推高等技倆,也是屢見不鮮。無奈在樓宇按揭市場,監管機構只針對按揭成數作監管,而鮮有質疑測量師的物業估值報告,這無疑是整個按揭市場的一大漏洞。而銀行如何確保其外判的測量師行估值水平,也是風險管理重要的一環,只有充分發揮監管機構的功能,香港的房地產金融方能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