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即巿股評 | 2022-05-30 08:05

【跨市博弈】永無休止的不確定性

放大圖片

今天,美國面對 40 年來最高的通脹,隨著利率上升,大量科技股下跌 50% 以上、烏克蘭戰爭、供應鏈中斷、揮之不去的變種疫情、內地個別地區處於封鎖狀態 . . .等等。不少人都認為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上升,更可能是多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至少,在一些外媒的財經新聞都是充斥不安的標題,例如「經濟不確定性導致比特幣和以太坊價格下滑」、「不確定性給達沃斯蒙上一層陰影」、「Wayfair 以經濟不確定性為由凍結招聘」、「銀行利潤在不確定性中下降」、「在經濟不確定性下,抵押貸款申請減少 11%」等。無疑,很多宏觀的問題不僅變差,而且比預期的還要差,這就是問題變成恐慌的原因。

但是,現在的「不確定性」比一、二或五年前更高,筆者認為是一個奇怪的想法。這意味著在疫情擴散、通脹飆升和戰爭爆發之前,過去的「未來」是更加可預測﹖這當然不是,風險由始至終都存在著,只是人們選擇性對它視而不見。事實上,未來總是無法預測的,能夠改變的並非不確定性的程度,而是人們的自信滿滿的心態。坊間上有一種叫做政策不確定性指數(Policy Uncertainty Index),試圖量化經濟的不確定性。它主要追踪諸如報紙上提到的經濟不確定性、稅法的變化以及對經濟預測者之間的意見分歧等。根據其衡量標準,不確定性指數在過去20年中曾在兩個不同時候觸底(換言之,即是對未來的確定性達到頂峰),分別是2001年911恐襲和 2008 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前的一年。然而,這顯然是非常荒謬的。

事後孔明來看,那可能是現代歷史上最不確定的時期,那時候普遍人以為世界是如何運作的一切,原來最終都將被顛覆,只是當時不知道而已。美國克林頓總統在 2000 年 1 月的國情咨文演講中提到:「美國從來沒有在如此少的內部危機和如外部威脅的情況下,同時享受如此多的繁榮和社會進步。以超過 2000 萬個新工作崗位開啟新世紀;30多年來最快的經濟增長;30年來最低的失業率;20年來最低的貧困率;.... 42年來首次出現持續的年度財政盈餘;美國將實現我們整個歷史上最長的經濟增長期 ....」。不幸地,美國其後面臨的是股市崩盤、經濟陷入衰退以及美國自珍珠港事件以來首次遭到本土襲擊。那個時代的好消息給人的印像是未來是可以預見的,不確定性很低,而現實是未來極其不可預測,但普遍人自滿的情緒卻很高。911並沒有讓未來變得更加不確定(未來總是不確定的),這次襲擊讓人們覺醒到風險總是存在的。

個人認為,當一切都認為不確定性很高時,情況其實 正好相反。心理學中有一種叫做抑鬱現實主義(depressive realism)的理論,認為沮喪抑鬱的人對世界有更準確的看法,因為他們更加現實地看清楚生命的危險和脆弱,這某程度上與「幸福地不知道」的一個相反。人人都全神貫注關注擔心經濟時,這可能因此更能看清事物本質。換句話說,今年的不確定性沒有增加,自滿情緒反而下降了。讀者應意識到未來可能會發生任何變化,今天的繁榮可能在明天消失;而幾個月前似乎有把握的預測,今天可能看起來卻很瘋狂。別太容易屈從於錯覺,還認為自己判斷的更好(實際上高估了自己)。熬過過去的兩年,仍然糾結於不確定性在上升,不是很荒謬嗎?

家族辦公室投資經理

徐立言 (本欄每周逢一刊出)

www.facebook.com/hsuly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