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00:00
人云我云 馬揮
道不當名
中國文化有個特色就是:將語言文字看作純粹是工具,只有功能,本身沒多大「意義」。這便是「黑貓白貓論」: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兩千多年前,《莊子.外物》篇已將此論發揮得淋漓盡致:「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荃是捕魚的竹籠,蹄指捕兔的網。捕到魚和兔後,荃和蹄就可以置諸腦後了。莊子認為:語言文字亦是如此,傳達意思後就可以「忘」了!
問題是,不將語言、文字界定得清清楚楚,怎麼肯定言者所傳達的意思,聽者會了解無誤呢?舉個例子,言者說:人是理性的動物;聽者點頭說「同意」。可是,理性分許多種:既可指目的理性,也可指工具理性,雙方心目中的理性,意思 ...
(節錄)全文共65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