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專家評論 | 2022-04-25 08:30

余錦雄

發展商積極補地價

放大圖片

近兩年多來疫情持續影響香港,樓市雖然有反覆,但仍然能看到因為供不應求而保持強勢。發展商似乎對前景仍然樂觀,所以都趁這個疫情產生的較為淡靜時期,積極進行轉換土地用途的補地價工作,希望藉此增加住宅供應的土地儲備,為未來繼續發展做好籌備工作。

依據地政總署的資料,今個財政年度換地及土地契約修訂的批出數量相對之前增加甚多,涉及單位數目將近1.3萬伙,創4年以來的新高。這些補地價主要來自大型發展上的項目,地政總署表示發展商在接獲署方提出的補地價數目之後,都積極答應,反映對可發展住宅用地的強烈需求。

另外,由於北部都會計劃所產生的效應,現時已經有超過10個私人發展項目申請參與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的有條件下原址換地計劃,當中主要為住宅發展項目,亦有小部分涉及商業項目。

近年政府推出市場招標和拍賣的可發展用地,嚴重不足,而市民對住宅的剛性需求持續強烈,所以發展商極之希望能夠將手上一些土地儲備,通過轉換土地用途的方法,由農地轉為可發展的住宅用地,從而增加房屋供應,這個想法不單是發展商的要求,同時亦是政府的政策大方向,更加是普羅市民的願景,所以在多贏的考慮之下,最近政府與發展商都達成多項補地價協議。

這些補地價的項目,位於不同地區,包括愉景灣項目、柴灣前中巴車廠發展項目、新界十四鄉項目、觀塘道項目、牛池灣清水灣道項目及其他一些小型項目。可以看到當中包括很多除了新界區的住宅項目之外,亦有一定數量的市區住宅供應包含在內。

筆者希望政府能夠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其中最近政府建議的補地價先導計劃,將補地價金額標準化,除了令發展商對成本控制能夠更加清晰之外,亦大大縮短補地價的時間,受到業界普遍的歡迎。

我們看到新界其實有大量土地可供應市場,問題只不過是規劃、補地價、產權或其他的法律問題等,這些都關乎政策。最近未來特首提出施政要用結果來量度是否成功,相信下一屆政府只要有決心,一定可以短時間之內做出有效益的結果。

余錦雄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