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2-04-13 05:00

陳敏蘭

【私銀觀】中國股票最糟時刻或已過去

放大圖片

中國市場在3月初劇烈震盪。不過,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於3月16日發表的講話緩解了投資者的憂慮情緒,再加上大規模空倉回補,帶動恒生科技指數反彈上升。

為實現2022年經濟增長「約5.5%左右」的目標,政府承諾將加大貨幣和財政支持力度,提振信貸增長並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我們預計財政政策將發揮更大作用。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至300萬元人民幣部分,實際優惠稅率將降至5%,政府支出目標則比去年高約13%。為支持國內經濟活動,貨幣政策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而非大幅減息——這是在聯儲局未來可能激進加息背景下的審慎之舉。

更多私人銀行觀點

中企具創新增長潛力

中國股票(以MSCI中國指數衡量)去年重挫近23%後,今年下跌逾13%。因此,政策基調的轉變備受市場期待。對於保持耐心的投資者而言,我們認為大型科技企業存在機會,其市盈增長率估值很低,且盈利前景依然穩健。即使在近期出現反彈後,總體股價水平反映市場情緒依然低迷,且基本忽視了中國企業創新增長的潛力。

我們預計2022年MSCI中國將實現13%的穩健盈利增長,並支持該市場取得中雙位數的回報率。政府已表示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股票回購則可能為股價表現再添助力,尤其是在MSCI中國成份股企業的槓桿率已降至7年低點的情況下。

多項重大風險應屬可控

投資者還需密切關注中國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挑戰。儘管中國已釋出微調防疫政策的論調,但深圳和上海等主要經濟中心也實施了封控措施。新一輪出行限制可能阻礙消費復甦,不過,對生產的影響應有限且為時短暫。

房企違約的相關報道仍令投資者擔憂信貸風險,還需更多措施以穩定房地產市場。值得注意的是,逾100個城市的房貸利率出現下調,有關預售資金監管賬戶的新規也有助緩解開發商的現金流問題。

中國企業因中俄聯繫加強而受到美國制裁的風險仍揮之不去。如果中國提供的支持有限(如以優惠價格購買石油和穀物),美國可能並不那麼在意,特別是如果歐洲繼續購買俄羅斯的能源。但如果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或科技援助,制裁風險則可能大幅上升。

儘管近期中國證監會作出正面評述,但中概股退市仍是一大隱憂。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對話和磋商,有消息稱大型科技公司為披露更全面的審計訊息預做準備。雙方似乎有可能達成共識,但即使沒有,絕大多數中概股企業仍可選擇在香港進行二次或雙重上市,這與在美上市的股票可互相轉換。

看好受惠財策商品價高行業

上述挑戰仍存在變數,並可能導致市場出現震盪。但總體而言,決策者似乎將在監管方面放慢腳步,政策也有望放寬。在未來幾季,中國資產的風險情緒應會有所改善。

就短期優異表現而言,投資者可關注受惠於財政刺激和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的行業。這包括周期性和價值型板塊,如能源、電訊、金屬採礦及建築材料。可再生能源營運商也可望表現良好。

從策略角度來看,對科技自主創新和國家安全支出的關注度上升,應有利於智慧基礎設施和網絡安全板塊。電動車供應鏈和數碼經濟也應受惠於利好政策。

配置另類投資實現多元化

在全球風險和衝擊下,中國市場也難以獨善其身。鑑於整體環境充滿挑戰,投資者應進行對沖,並在策略資產配置中透過另類投資實現多元化,包括對沖基金、直接房地產和私募市場。隨着全球能源價格上漲、利率走高且通脹攀升,我們建議布局於大宗商品生產商、金融股和浮息證券(如美國優先級貸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