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2-03-11 05:00

傅雲杰

疫情陰霾籠罩 亞洲經濟增長軟

放大圖片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已公布最後兩次每月買債金額的減幅,而資產購買計劃於3月初結束。現時,基於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預計「很快將會適合」調高聯邦基金利率,我們推測加息將會在下一次的3月會議定案。此外,委員會更新會後聲明,表示通脹遠高於其2%的目標,加上勞工市場狀況強勁,委員會撤回經濟未能達到全民就業的判斷。

亞洲央行貨幣政策受限

亞洲央行面對的挑戰是貨幣政策須配合美國當地經濟狀況,同時緩減聯儲局加息周期帶來的風險。即使出口自去年的高位回落,我們仍預期消費及投資略為回升,但經濟動力仍然疲弱,主要由於市場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憂慮揮之不去。除了大中華區外,亞洲多個市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庸措施持續削弱需求,同時盡量緩減供應中斷的情況,使區內大部分市場的通脹降溫。勞工市場仍相對疲弱,加上產量差距,使區內市場通脹升溫的風險維持受控。

然而,多個央行可能傾向跟隨聯儲局的政策,包括印尼及馬來西亞央行。印尼央行因應聯儲局較進取的加息周期,日前已公布今年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00基點,但印尼央行支持增長的取向,可能會顯著減慢其調整政策利率的步伐。菲律賓的應對措施應會取決於經濟增長;隨着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顯著優於預期,現時該國的經濟產出逐漸回升,可望在2022年上半年內重返疫前水平,較當局預期為早。馬來西亞的經濟復甦強勁,讓央行可以把極寬鬆的貨幣政策正常化。

除了印尼及馬來西亞外,我們預料泰國將按兵不動,主要由於其增長前景非常疲弱。中國的貨幣政策仍然受制於本土經濟,包括消費市道依然淡靜、房屋市場放緩及通脹動力疲弱等因素。相對其他新興市場,亞洲的優勢在於對外貿易差額較佳、結構性儲蓄偏高,以及對外國資金的依賴程度日漸減弱。在過去兩年的後疫情時期,即使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在同期已增長一倍至9萬億美元,流入亞洲的資金偏低。

疫情拖累經濟增長前景

目前,亞洲經濟增長受出口、私人資本開支,以及相對穩定的宏觀經濟基本因素所推動,特別是通脹、經常賬,以至對外國債券融資的依賴程度。同時,新興市場整體前景轉淡,經濟增長疲軟及加息環境,均為公共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比率增添壓力。一直為大部分亞洲已發展市場提供緩衝的出口增長亦將面臨阻力,導致中國內地、南韓和台灣的經常賬盈餘收窄。

此外,疫情暴露了及時制供應鏈系統的弱點,該系統須依賴環球運輸不受制地運作,若要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及冗餘程度,將涉及高昂成本。疫情過後,增加整個供應鏈的原材料庫存將導致需求過剩。若消費需求於疫後未有顯著增長,建立原材料庫存的趨勢可能無法長期持續。此外,碳轉型的成本高昂,原因在於舊有投資減少導致化石燃料成本上升,以及生產商沽售可能被放棄的資產套現的誘因增加。鑑於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效率仍低於傳統能源,綠色轉型將對通脹產生影響,加上疫後的強勁需求將加劇產能限制,導致能源價格反覆波動,並對增長前景構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