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案 | 2022-02-19 05:00
欲言不止 楊書健
最近看到了一份計劃書,建議做一個全球配置組合,在現代組合理論的基礎上分散投資到債劵、股巿及其他資產。這類專職資產配置策略的基金不少,但這份計劃書更進一步,主要使用ETF來進行配置。
表面上看,這只是組合型基金(Fund of Funds)的變奏,但將使用ETF是既省時亦省錢。例如退休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又或者完整的家族辦公室,一般都會有自己的投資團隊去做資產分配。例如現時加息在即,投資總監就要決定應該是債六股四或是債四股六,以及要重倉亞洲還是重倉美國;甚至進取地加注在地產或商品,期待一兩年內跑贏其他資產,都是策略配置會考慮的方向,影響了組合的整體回報。
換句話說,機構投資者往往是將策略配置和具體揀股拆開,分為兩套分開的決定。在大學裏,我們在三年級教授分析單項資產的框架,然後四年級再教授組合配置,兩者各自是一個學期的課。因此,對小型機構或個人投資者而言,組合型基金提供的就是機構投資者投資團隊的服務,先決定了策略配置,再代為執行投資。
索羅斯也以ETF建倉
最近的這份計劃書的特點是大幅度以ETF代替具體揀股。傳統討論ETF一般都是用以暫代投資者不熟識的板塊。例如,兩年前我在本欄建議投資英國股巿,就寫以指數ETF建倉。這是鑑於本港投資者對英國股巿不太熟識。假如要先花一兩個月研究當地股票,進場也許已經錯失了機會。最近有傳媒報道了索羅斯近月的組合變化,亦包括了出售納斯特指數的ETF。索羅斯當然不會不認識美股,所以他使用了ETF就是因為建倉速度較快。
大型基金做基金配置則要選秀,先分析該領域之中的基金公司然後批出合約。例如,某機構投資者已經決定要投資一億美元到房託,他就會邀請房託專項基金公司落標,經過幾輪篩選後再選出兩三家基金公司管理。因此,機構投資者每次改變策略,由高層決定再到具體落實可能就要幾個月。雖說機構投資者的策略配置往往以三五年為單位,但是幾個月才能轉身,其實亦非完美。
ETF組合基金集資潛力高
這相比ETF每天交易,再大的基金也可以同日或同周換馬,靈活性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亦因為ETF的交投量龐大,以ETF建立的組合型基金集資規模再大,也甚少會因為自己的交易而影響股價。因此,這類基金的集資潛力很高,可以吸納大量資金。
過去ETF的最大用途就是投資板塊,例如投資者的組合可能有十隻港股,然後美股、英股ETF各一隻。假如投資者看好石油,又可能加一隻石油ETF。但是ETF的組合型基金則可能大部分都是ETF,例如北美、歐洲、亞洲的股票ETF各一兩隻,再加債劵、地產、商品等ETF,加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全球分配組合。
ETF競爭激烈收費較低
過去組合型基金最大的問題就是雙重收費:負責策略分配的基金公司先收取一份管理費,然後每個專項基金再有一層收費。ETF的競爭激烈,資料透明,收費較低。海外的指數ETF收費可以低至幾個基點,比私人銀行的存倉費更低。因此,以ETF為本的組合型基金,收費也許更可接受。所謂少數怕長計,每年省下一兩個巴仙的管理費,十年後的分別也不會小。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