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2-02-08 05:00

韋立民(Norman Villamin)

【私銀觀】美股在1月弱勢後何去何從

放大圖片

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22年1月一度下跌近9%,跌幅在月底收窄至5.3%。回顧從1929年至今,標指只在其中10年的1月份下挫超過5%。儘管對上一次是在2009年1月環球金融危機期間,但比較這10年的1月份之共通和差異處,或有助於預測今年餘下時間的境況。

在逾90年中僅10年如此

在這10年標指下跌逾5%的1月份中,有6年適逢美國經濟衰退(按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定義),這包括1960、1970、1990、2000、2008及2009年,而有9年則是美國聯儲局正在收緊貨幣政策(只有2009年例外)。

更多私人銀行觀點

在這10年中,有7年標指在隨後的2至12月反彈,年終時水平也高於1月底,但當中只有4年能夠完全收復在1月錄得的失地,而聯儲局在這其中的3年調整貨幣政策,包括暫停收緊或是轉為寬鬆取向。

相反,在餘下沒有在2至12月反彈甚至是持續下跌的3年,聯儲局在其中兩年(1977及2000年)持續收緊貨幣政策;至於在剩下的2008年,供應管理協會(ISM)指數已下跌至50的盛衰分界線之下,反映美國經濟當時瀕臨收縮,其後引發信貸問題並促成環球金融危機。

基於聯儲局目前改變政策的機會不大,而現時的ISM指數也顯示美國經濟不會在不久後衰退,因此在這10年中,適合作為對照的年份只有經濟同樣正在擴張的1977、1978及2016年。

與1978年情況最相似

在這3年中,標指在1978及2016年的2至12月表現反彈,且在1978年上升近8%,未受聯儲局因通脹升溫而收緊政策所影響,與今天的情況相若。

由於標指市盈率在1978年保持相對穩定,成份企業盈利在2至12月增長11%,成為了推升回報的主力。雖然在1977年2至12月的盈利增長優於1978年,達到逾16%,但市盈率在同期也下跌約20%,以致抵消了盈利增長的有利因素。

結合1977及1978年兩年來看,大環境與2022年有不少類似之處。聯儲局在1977年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並在1978年多次加息,其中原因是美國通脹率從1977年初至1978年持續升溫。

放眼今天,我們在基本情境中預測,美國今年經濟增長將從2021年的高水平減慢,就如1977至1978年一樣,但不同的是,預測通脹率在今年上半年仍然高企,到年底時才開始緩和。

至於盈利增長,參考經濟景氣和政策背景相若的1977及1978年,預測今年將增長13%至15%,且有望成為推動總回報的主力。

標指市盈率在2022年已壓縮近8%,縱然幅度超過1978年的2%,但未及1977年的20%,我們認為這主要由於10年期美國國庫債券孳息率的預期水平,從2021年底的1.4至1.5厘上升至2022年1月的2.0至2.1厘,投資者因而相應地為資產重新定價。

盈利增長或成回報動力

一旦10年美債孳息率一如所料上升至約2至2.5厘水平回穩,而標指市盈率也維持於現水平左右,那麼企業盈利增長在今年便有望如1978年般,在今年餘下時間推動股票回報率。

固然全球經濟格局現時仍然多變。此前預測通脹率或在2021年底見頂已成泡影,當前加上俄羅斯與烏克蘭緊張局勢,為全球能源市場再添壓力,致使通脹情況在今年下半年能否緩和也難有把握。基於不確定性充斥,企業盈利就算增長,也可能與市盈率壓縮相抵消。

總結以往1月份跌幅逾5%的10年經驗,即使1978年的情況可作借鏡,但投資者仍應專注於優化其股票和債券組合的企業盈利質素,同時自下而上搭配主動防範風險的操作,以抵禦如今年1月所見的波動行情,這將是在2022年的審慎投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