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中國財經 | 2022-01-18 14:40

發改委:個別房企違約無礙中資境外債市場功能

放大圖片

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表示,去年個別高槓桿房地產企業因自身經營問題發生境外債違約事件,導致中資境外債市場房地產板塊出現短暫恐慌情緒,這屬於市場的自我調節,不會影響中資境外債市場的整體功能。長期看中資境外債市場將進一步成熟和完善。

他稱,下一步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服務實體、防範風險」的原則,繼續鼓勵和支持優質企業在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新型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合理利用中長期外債,積極引導企業優化外債利率和期限結構,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有效防範外債風險。

金賢東提到,2021年共有335家中資企業在境外發行中長期債券592筆,金額合計1958.5億美元。總體看中資境外債發行主體日趨多元,優質企業發行規模佔比提升,綜合融資成本顯著下降,服務實體經濟效果更加明顯,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作用更加突出。

據其介紹,去年投資級債券發行量佔總發行規模的63.3%,按年提高4.5個百分點。多家細分行業領域領軍企業首次赴境外市場發行債券,獲得境外投資者踴躍認購,進一步豐富中資企業發行主體構成。同時融資成本顯著下降,據公開市場統計,2021年中資企業境外中長期債券加權平均成本為3.76%,按年下降67個基點,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此外,綠色類債券大幅增長,服務「碳達峰、碳中和」作用更加突出。據公開市場統計,2021年中資企業境外發行中長期綠色債券58筆,發行金額214.7億美元,按年大幅增長162.8%。可持續發展債券12筆,金額59.1億美元,是上一年的12倍。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和轉型債券也在不斷湧現。同時,發行主體全面覆蓋金融機構、央企、地方國有企業、房地產企業等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