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中國 | 2022-01-14 05:00

謝棟銘

中國經濟痛點和韌性

放大圖片

中國經濟2021年預計將以8%左右的成績收官。從絕對值來看,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也遠超今年6%的增長目標下限。但是這似乎無法緩解市場對今年中國經濟的擔憂。尤其是經歷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動盪之後,境外投資者面臨最少5個痛點。

境外投資者5疑慮

第一,8%雖然是一個很高的增幅,但是過去半年市場經歷了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連續下修的過程,下行速度令人擔憂。第二,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系列監管加碼,以及對共同富裕的追求,使投資者對私營經濟未來扮演的角色產生了困惑。第三,房地產市場調控加碼,以及一系列違約事件,也讓市場對中國經濟產生了悲觀的預期。第四,美國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緩和不及預期,以及國內民粹抬頭,也讓地緣政治變得更為複雜。第五,隨着Omicron變異毒株全球擴散,對中國動態清零政策有效性以及成本的質疑不斷上升。

人行幣策約束相對小

不過從宏觀政策角度來看,中國去年在某些領域與世界的背道而馳,倒是可能為未來幾年穩經濟政策提供彈藥。首先,2021年在跨周期的政策框架引導下,中國貨幣政策的謹慎,與西方主要經濟體的寬鬆,形成了鮮明對比。疫情以來,美歐日等主要央行資產負債表迅速擴張,為未來貨幣政策正常化增加了難度。新年伊始,美股的震盪與聯儲局退出寬鬆三部曲,即結束量化寬鬆到加息再到縮表,之間的時間相隔可能大幅縮短至半年之內有關。

反觀中國人民銀行,自從2015年以來資產負債表更為穩健,疫情爆發以來的兩年,人行資產負債表僅增加2萬億元人民幣左右。中國也是少數仍然有傳統貨幣政策空間的經濟體之一,這也意味未來人行通過更靈活的貨幣政策穩定經濟的約束,要比很多發達國家小。

其次,從債務角度來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估算顯示,2020年全球為了應對新冠病毒,債務佔GDP比重大幅上漲28%,創下二戰以來的單年新增紀錄。可以說,此次全球應對新冠病毒的方式類似於應對戰爭,而非簡單的金融危機。不過這也為未來退出政策帶來了挑戰。中國於2021年開始逆勢去槓桿。我們預計2021年中國槓桿率可能從2020年的高點回落7%左右。中國2021年主動去槓桿雖然使中國股市波動加大,但是也為未來穩經濟積累了子彈。

幣策財政逆行助韌性

2021年中國公共財政收入增幅遠超過公共財政支出增幅。這個差距將在今年為中國提供預算以外的額外資金。結合中國依然保留了傳統貨幣政策空間,2021年中國在貨幣和財政上的逆勢而行,或許會成為今明兩年中國經濟韌性的助力。此外,最新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能源領域先立後破的政策,也將減少行政一刀切帶來的供給側衝擊。

至於去年下半年以來監管風暴,筆者認為,過去二十年以來的一系列監管風暴都是對某些領域野蠻生長的應對,旨在理清政府和行業之間的關係。隨着這種關係逐漸理清之後,監管風暴的影響會漸漸褪去。此外,在2022年新年第一個星期,國務院公布的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也再次顯示中國對市場經濟改革的承諾不變。這也有利緩解去年監管風暴以及共同富裕追求下,部分投資者對私營經濟未來角色的困惑。

總體來看,2021年的部分痛點或許會漸漸成為未來幾年中國經濟韌性的支持因素。中國經濟今年表現如何可能很大程度將取決於疫情的防控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