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2-01-11 00:00

中藥世家 李思齊教授

食馬蹄防治腎石

放大圖片
馬蹄,又叫荸薺,南方稱「地下雪梨」,北方則稱「江南人參」,有清熱養陰、生津潤燥等功效,為冬季的時令佳品。 因其形似馬蹄,故粵港澳一帶,以此名之。馬蹄自古以來,亦果亦蔬,藥食兩用,深受眾人喜愛。就連魯迅先生也曾道:「桂林荸薺,早聞佳名,惜無福身臨其境,一嘗佳味」,以吃不到桂林馬蹄為憾事。民間則常以吃馬蹄來防治腎石。 清熱 冬季乾燥,再加上時令果蔬較少,易過食肥甘厚味,令人體內積滯燥熱,出現鼻咽乾燥乾痛、口臭口苦、脘腹脹滿、便秘等症狀。 此外,中醫指出,濕熱久蘊下焦,會使尿色赤黃,甚至便血等。 故此時最宜食用馬蹄,這因中醫認為,馬蹄味甘、性寒,入肺、腎經,《本草綱目》稱其「甘,微寒,滑,無毒」,《 ...

(節錄)全文共101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