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1-12-13 05:00

Karsten Junius

【私銀觀】新興市場在黃金時代後面臨低潮

放大圖片

新興市場固定收益及股票的表現,在2021年又將繼續令人失望。新興市場企業信貸受到中國負面因素影響,在當局收緊對房地產行業的監管後,中國企業信貸由今年初至今已下跌6.0%(在摩根大通企業新興市場債券廣泛多元化指數(JPM CEMBI BD)中的比重為6.8%)。

受到今年較早時新冠肺炎帶來的不利影響,拉丁美洲息差擴大,導致由年初至今強勢貨幣新興市場債券錄得2.6%的負回報。在特定國家層面,標準普爾於5月21日將哥倫比亞的長期主權評級從投資級別下調至投機級別,導致該國的美元債券遭到拋售。按照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債券多元化指數(JPM EMBI GD)計算,哥倫比亞(-14.9%)、加納(-17.9%)和阿根廷(-20.6%)是今年新興市場強勢貨幣指數中表現最差的國家。

更多私人銀行觀點

在新冠肺炎新型變種病毒株Omicron出現後,主權信貸息差急劇擴大,進一步導致整體指數水平下跌。全球新興市場債券多元化指數息差於11月26日擴大31個基點,至391個基點,是自2020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以摩根大通政府債券指數—新興市場全球分散(JPM GBI-EM GD)計算的新興市場本地債務,自11月12日以來再跌2.2%,令年度回報率降至負9.7%。通脹上升、預期美國貨幣政策緊縮周期,以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均持續對該資產類別構成負面影響。Omicron的出現為中期增長前景的另一憂慮,但月初油價急跌,或能略為紓緩通脹壓力。

今年新興市本地債表現欠佳

新興市場本地債務於2021年的整體表現欠佳,與過去10年的表現令人大失所望,特別是新興市場頻繁出現危機和大幅上落。

不僅新興市場本地債務自2013年以來錄得令人失望的回報,新興市場強勢貨幣債務的表現同樣不佳,甚至落後於美國國債回報。自2013年1月1日起,全球新興市場債券多元化指數的總回報僅為41%(年度回報為3.9%),而在新興市場的超級周期,即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間,該指數的回報達183%(年度回報為11%)。

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由於估值具吸引力,以及中國在2002年後成為推動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的全球動力,因此資金逐漸回流新興市場。隨着多個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比率和經常賬狀況獲得改善,商品價格上漲、低通脹率、更佳的管治和持續改善的外部狀況,均推動新興市場的超級周期。

自2012年後光環漸失

市場稱之為「金磚四國」,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其全球經濟佔比由2001年的8%上升至2011年的19%,而總體新興市場國家全球經濟佔比則從2001年的20%,上升至2011年的37%。

然而,在2012年後,新興市場的命運開始改變。商品價格下跌、新興市場增長放緩,以及2013年聯儲局的「縮減恐慌」,均衍生出不利因素;與此同時,多個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出現更頻繁的政治危機,亦引發資金外流及貨幣大幅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