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1-11-30 05:00

譚慧敏

【私銀觀】能源轉型提供投資機遇

放大圖片

冬季來臨但世界各地紛紛面對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及天然氣短缺的問題。加上近期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令能源轉型成為熱門話題。能源轉型進展太快還是不夠快?通脹攀升是否暴露了能源價值鏈中的瓶頸,以及全球經濟快速復甦導致供需失衡?當前的經濟復甦與以往不同,是因為它源自外部衝擊。全球各國政府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關閉經濟,當全球經濟開始重新開放時,經濟復甦之速度創50年來最快。此外,上一個周期是大宗商品熊市,投資不足加劇現時供應端的問題。

更多私人銀行觀點

在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乃由於上個冬季延長,及夏季液化天然氣貨船短缺導致供應狀況緊張所致。而當地生產不足和來自俄羅斯的供應減少,令情勢更加嚴峻。英國和愛爾蘭亦出現「風力乾旱」,是60年來風力最匱乏的狀況,影響風力發電。在中國,由於出口強勁但煤炭供應縮減5%,對電力的需求呈雙位數字增長。因此,作為替代燃料的天然氣價格飆升。此外,降低能源強度的規定暫時有所放寬。當局於過去兩個月採取行動增加供應及減少密集能源使用後,中國煤炭價格隨後出現調整。

能源轉型跨越數十載

世界目前80%的能源需求依賴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氣是過渡燃料。北美和歐洲煤電廠現時的平均壽命已經較高,更換老化的煤電廠在經濟上是完全合理的。另外,在成熟市場的汽車現時的平均壽命為10至13年,隨着這些汽車老化,出現升級周期是很自然的。2020年底,全球電動車滲透率仍然只有4.5%。但這一趨勢將會加速,到2030年預計達到25%,到2080年或達到70%。

全球公共政策成關鍵

歐洲的「綠色新政」、美國「重建更美好未來」的基建計劃,以及中國承諾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些都是能源轉型的基石,並逐步淘汰汽油發動機,或提早報廢燃煤電廠。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印度承諾到2070年實現碳中和,成為峰會焦點。顯然,能源轉型的勢頭不斷增強,而新興市場也正在崛起。據估計,未來30年全球可能需要150萬億美元的投資才能實現去碳化目標,這一數值是目前全球國内生產總值的兩倍。這更説明私營與公共領域進一步投資及加速合作的必要性,共同努力把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

未來價值鏈建設藏機會

商品價格上漲導致通脹及企業成本上升,令尋找能源基礎設施價值鏈解決方案變得比新冠疫情前更迫切。投資者可專注於創造未來數十年整個價值鏈的投資機會,包括:1)可再生能源、2)能源儲存、3)電池、4)碳定價、5)碳捕獲和儲存、6)電網連接,及7)氫能等,並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融入主流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