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1-11-24 05:00

吳安瀾(Alex Wolf)

【私銀觀】央行為何能夠保持耐心

放大圖片

隨着世界經濟慢慢走出疫情帶來的衰退,高企不下的通脹變成了復甦最大的威脅。當下的通脹主要反映了幾個方面的問題。

通脹背後4方面問題

首先,新冠疫情對供給側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在全球復甦不均衡的背景下,疫情對生產活動、供應鏈和國際物流都產生了影響。今年新興市場普遍受疫情衝擊較大,加大了供給側的瓶頸。第二,發達國家的刺激政策造成居民消費不降反升,居民資產負債表也沒有受到影響。第三,全球的能源轉型加快,反而支持了大宗商品價格。第四,發達國家就業市場進一步修復,剩餘勞動力已經不多,工資增速也在加快。

更多私人銀行觀點

最基本問題是央行如何應對

雖然分析師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通脹是不是「暫時的」,事實是通脹方向很難預測。尤其是全球供應鏈,本身也是一個複雜的傳導機制。所以,通脹數據如果和預期差距很大,會構成對市場的影響。但是,我們一直認為最基本的問題並不是預測通脹,而是盡量理解全球央行會怎樣應對通脹不確定性。過去幾周,全球利率市場大起大落,就反映了這樣的交易。

一方面,加拿大央行提前結束債券購買,並且可能進入加息通道。澳洲央行放棄了對國債孳息率曲線的控制。挪威央行則已經加息25個點子。在新興市場中,俄羅斯、巴西、墨西哥都先後加息。另一方面,更主要的發達國家央行在嘗試延後政策正常化。英國央行在幾次暗示加息之後,最後連國債購買都沒有退出,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反轉。歐洲央行也明示會繼續保持寬鬆。聯儲局也對市場清晰表達了,討論加息還為時過早的訊號。

我們認為,在通脹領域的信用,是判斷一個央行能不能承受高通脹帶來的壓力的主要指標。例如,美國市場隱含的長期通脹預期,以及專業的預測,都維持在美國聯儲局目標水平。但是,英國市場隱含的通脹風險,則指向市場認為英國通脹在未來5年有很大可能性超過目標。這解釋了各國央行之間的差別。

看好發達市場因央行具耐性

聯儲局與歐洲央行都能在近期的通脹壓力之下保持耐心,這讓我們對繼續全球風險資產保持樂觀展望。因此,我們繼續建議利用美國短期利率重新定價的機會,放棄現金,轉投短期和中期債券,利用目前的超額收益率獲益。同時,我們繼續看好全球股市,但總體而言,我們看好發達市場,而非新興市場,因為在發達市場,央行面對高於預期且更持久的近期通脹壓力時,能够保持更長時間的寬鬆政策。話雖如此,在新興市場中,的確有更多我們看好的行業板塊與敞口。

我們所持觀點的風險在於:在美國和歐洲市場,長期通脹預期若展現出任何的脫錨跡象,對我們構建的樂觀情景都會造成打擊。這可能導致經濟進入更為激進的緊縮周期,甚至造成周期過早結束。但到目前為止,這仍屬尾部風險,而並非基本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