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環球時事 | 2021-11-15 12:38

Project-Syndicate 朗斯特雷斯(Bevis Longstreth)、康納·鐘(Connor Chung)

金融必須對抗氣候變化 否則後果不妙

放大圖片

今年夏天,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最新報告,最可怕的是它的內容都不足為奇。報道明確指出,我們仍有希望避免最壞的情況,前提是盡快實現碳中和經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這份報告必須在煤炭和化石燃料毀掉地球之前,為人類敲響警鐘。」

然而,全球危難之際,機構融資只會火上加油,即使已經可以預見化石燃料行業的行為將導致大範圍的經濟崩潰、生態災難和社會不公,但許多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金融機構還在繼續投資化石燃料行業,截至目前,他們一直逍遙法外。而法律的新趨勢正強制機構投資者實現投資組合脫碳,否則就要承擔法律責任。

哈佛大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十年來,哈佛大學的領導層一直無視學生、教師和校友們要求,脫離來自化石燃料行業530億美元資助的呼聲。但是,在確認科學和金融現實情況後,哈佛大學最終在9月承諾撤出一些公司,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依賴持續的碳提取,與建設宜居未來不相容。大學校長巴考(Larry Bacow)寫道:「考慮到經濟脫碳的需要,以及我們作為受託人作出長期投資決定以支持教學和研究使命的責任,我們不認為這樣的投資是謹慎的(加入強調語氣)。」

在管理哈佛大學捐贈基金和許多其他機構基金的法規中,「謹慎」是一個基本的法律概念,它規定了管理基金投資時必須秉持細心、熟練且謹慎的原則。審慎指導基金如何管理以服務於受惠者利益,違反這一原則會受到嚴重懲罰。哈佛大學的聲明承認,在投資化石燃料的同時,不可能履行這樣的義務。

發生此類情況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化石燃料公司面臨生存的不確定性,市場變化、法規和訴訟的浪潮給該行業的利益帶來了重大風險,同時,為了實現國際氣候目標,該行業賴以獲取價值的許多碳資產會被限制,無法使用。負責任的投資者想要從依賴二氧化碳排放加速氣候變化的企業中獲利,又聲稱支持公共目的和社會責任,兩者是互相衝突的,給他們廣泛脫碳足夠的理由。

換句話說,化石燃料行業的商業模式現在與科學和財務現實如此脫節,以至押注於這些公司,或者宏觀來看,押注於那些實質上依賴二氧化碳排放的企業,不僅是誤入歧途,而且是違背法律。此外,審慎的概念以類似的形式適用於被受託人標準約束的任何投資者,因此基本上對所有學術捐贈、慈善基金以及公共和私人退休基金都有約束力。這意味哈佛最近開創先河的撤資,將影響數萬億美元的投資。

事實上,哈佛的決定已經產生了連鎖反應。宣布之後的數周,波士頓大學的捐贈基金、明尼蘇達大學、麥克亞瑟基金會,以及歐洲最大的荷蘭ABP公共退休基金等有影響力的投資者,同樣開始行動,按照審慎和氣候行動的要求進行投資。借此,他們加入了價值超39萬億美元的投資者行列,市場證明,其中許多人已經通過拋售化石燃料股票賺了錢。

哈佛大學的決定是基於審慎的考慮,巴考很可能是有意令哈佛大學從化石燃料領域撤資,帶來如預期般的廣泛影響。或許這是一個及時的防守,當巴考宣布這一決定時,馬薩諸塞州總檢察長正在權衡是否要對哈佛學生和哈佛社區的其他成員,以及非牟利組織「氣候防禦計劃」,提出的法律申訴採取行動;該申訴聲稱,哈佛大學的化石燃料投資違反了其慈善義務。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在緊迫的氣候危機之下,哈佛表達出一種信條,這種信條應該迅速在世界各地傳播,並促使各地的受託機構作出類似的脫碳決定。哈佛努力了十年才走到今天這一步,但現在它終於開始採取措施,為了不辜負其作為全球領導者的聲譽,其他機構投資者必須作出關注。在氣候危機的時代,這些行動者的使命是站在未來的一邊,否則不僅可能在歷史上站錯邊,還在法律上站錯邊。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1.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