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1-11-11 05:00

傅雲杰

亞洲帶動新興經濟走向疫後復甦

放大圖片

聯儲局展開縮減買債規模以停止量化寬鬆,帶動美元走強,應會為表現未如理想的亞洲貨幣增添通脹壓力。另一方面,由於需求普遍疲軟,物價壓力仍然受控。我們預料,隨着亞洲接種疫苗普及,區內經濟增長動力將會回升,而商品出口國受惠需求回升亦將帶動資產價格上漲。

亞洲市場供應鏈衝擊有限

中國內地、台灣及南韓等北亞主要出口市場持續錄得強勁出口表現。出口普遍回升;非科技出口走勢轉佳,推動升勢。供應鏈限制繼續拖累亞洲經濟活動,但全球供應鏈面對的主要利淡因素似乎是從東至西的航運,而非與亞洲生產經營狀況有關。已發展市場的交付時間預料變長,屬過去十年來未曾出現的情況,而亞洲的交付時間則回復至較正常水平。

亞洲新興國家方面,菲律賓和泰國仍忙於應對疫情及實施封鎖措施,加上目前商品價格上漲,種種措施造成經濟收縮,或會令兩國的經常賬赤字進一步惡化。印尼及馬來西亞作為煤炭、液化天然氣、棕櫚油及橡膠出口國,近期將會受惠。儘管年初時環球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增長,集中於能源及與供應限制有關的少數物品價格,但在供應限制持續的情況及後疫情時代下,食品及服務價格通脹持續攀升。不過,物價壓力主要屬過渡性質,預計會在供應鏈恢復正常及需求回復至疫前水平時消退。然而,由於亞洲市場承受的供應鏈衝擊有限,因此面臨的壓力亦相對較低。如果天氣仍然欠佳及供應鏈持續中斷,印度或將成為亞洲市場的例外,整體通脹將居高不下。

疫情持續拖累新興市場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新興市場帶來前所未見的影響,新興市場數十年來首次出現整體國內生產總值下跌。與此同時,鑑於疫苗供應不足,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醫療系統及大多數新興市場人口造成壓力。主要新興經濟體如印尼、菲律賓、泰國及越南的接種率仍然偏低,仍未達至有效緩和疫情所需的水平。更令人憂慮的是,消費者對市場失去信心,家庭財政狀況緊絀,加上企業和外國投資者信心疲弱,潛在增長在短期內可能下跌。儘管在面對疫情時,已發展市場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及實施積極的財政支持以作應對,但礙於新興市場財政空間有限,應對能力明顯較弱。鑑於已發展市場開始收緊銀根,當局目前需要推行貨幣政策正常化,以抵抗通脹壓力,而這將會進一步削弱經濟增長。隨着核心通脹預期升溫,新興市場(亞洲除外)已開始加息。以墨西哥為例,長期核心通脹預期已升至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樣,俄羅斯央行亦大刀闊斧地加息。

疫情造成的影響將使經濟體系受壓,尤其是低收入經濟體的社會和政治局勢越趨不穩。體制穩健和政局穩定為高收入經濟體政府帶來利好財政和貨幣支持,刺激經濟活動強勁回升。環球監管及稅務環境的變革亦有利高收入經濟體,而貿易持續多元化、自動化和供應鏈縮短,將對疲弱的小型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