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1-10-25 05:00

周奐彤

數據稍遜 中國經濟年底料反彈

放大圖片

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實際GDP按年僅增4.9%,不敵第二季的7.9%,同時亦遜市場預期。由於今年上半年的按年增長達到12.7%,即使最近的增長步伐有所放緩,預計年內仍可實現6%的增長目標。不過,低於趨勢增長卻引起了外界對中國短期經濟穩定性的一些憂慮。

多項因素擾亂消費市道復甦

最近一些經濟活動指標正反映內地需求疲弱,9月份零售銷售按年增長4.4%,雖然優於8月份的2.5%,但仍低於疫情之前約8%的平均水平。區域性的疫情反彈、出行限制措施,以及汽車業的供應樽頸,均擾亂消費市道的復甦。而消費者信心疲弱,可能會為經濟帶來更大挑戰。在人行的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當中,計劃增加消費的受訪者比例便從第二季的25.1%,下降至第三季的24.1%,而計劃增加儲蓄的比例,則從49.4%上升至50.8%。

與此同時,由於信貸情況收緊,投資活動亦因而受限。我們根據國家統計局年初至今的數據估計,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按年下降2.5%。主要受累於房地產行業,估計同期錄得3.5%的按年降幅。此外,地方政府的專項債券發行速度緩慢,亦限制了地方政府投資於基建的能力。

第四季經濟活動料將回升

與內需相反,中國的外需維持強勁勢頭,9月份出口按年增長28.1%,遠超市場預期。成熟市場的需求反彈,以及東南亞出口商復甦緩慢,正是推動中國出口的主要原因。儘管強勁的出口有助穩定增長,但當成熟地區的增長見頂,以及東南亞的供應鏈恢復,外界難免會懷疑目前的勢頭能否持續。

今年初,中國政府將全年GDP增長目標設定於6%,為推行根本性改革留下充裕空間。然而,當局在7月開始,短時間內推出了多項政策措施,卻為市場帶來短期衝擊。減碳政策、減輕教育負擔、加大互聯網監管力度,加強樓市調控,均為國內消費及投資帶來壓力。因此,政策取態有可能再度轉向較具支持性的措施,不過長期改革方向不會改變。

人行在7月初宣布降準50個基點,以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人行正在敦促商業銀行加快向合資格的發展商及置業者提供貸款。對煤炭供應及發電的限制亦已放寬,以防止日後再出現電荒。此外,政府債券的發行速度在8月份開始加快,以支持地方投資。展望未來,在流動性回升下,經濟活動可能會在今年第四季反彈。

股市或反映部分負面因素

事實上,不少投資者目前仍抱持觀望態度,靜待不明朗因素的進一步發展,當中包括監管政策、房地產發展商的資金問題,以及電力供應等。話雖如此,年初迄今的中國股市表現相對落後於其他市場,或已反映當中一些負面因素。例如,MSCI中國指數在9月份的年度化表現,便落後於標普500指數接近30個百分點。

這種情況其實之前也曾經發生,但是一般意味之後的12至18個月內,會開始相反方向的走勢。當然,這樣的轉變需要一些觸發因素,例如當局推出更多扶持經濟政策、房地產行業企穩、監管政策更加明確清晰,或消費者信心回升。雖然這些因素不會在短時間內實現,但從長遠角度看,正好能夠與長期結構性主題互相配合,包括中低收入人口的支出上升、技術自給自足,以及減少碳排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