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 | 2021-10-16 05:00
黃培芬
港股走勢和2018年相似,附【圖】是2018年恒指和標指表現。其時美股在10月下跌,12月更出現急跌。同期恒指跟跌,但12月份跌幅卻較美股少,整個第四季表現跑贏美股。如歷史重演,短期買入恒指ETF較買美股值搏。港股年初至今跌8.8%,標指則升17%,跑輸美股25.8%,是過去10年差距最大。從基本分析,美股估值偏貴,負面因素如債務上限推遲至12月3日、建議增加企業稅、通脹令企業成本增加、削弱盈利,都對美股不利,港股與美股這個差距有望在第四季收窄。
圖:2018年恒指和標普500的表現
資料來源:stockcharts.com
美國長債息影響美股和其他資產價格,它的走勢一直備受投資者關注。上期文章提及10年期債息在整固,如突破1.4厘將重拾升勢,執筆時10年期債息已升破1.6厘。推動債息向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聯儲局減買債,使債券失去一個大買家。美國政府提高債務上限,反映未來需要增加發債支援政府開支,債券供應增加。在需求減少供應增加下,債息向上是無可避免。債息升跌影響美元強弱,而美元強弱則影響資金流入或流出新興市場,也影響商品價格的升跌。科技股和10年期債息今年表現呈相反方向,債息如升破1.8厘,科技股將面對較大回調壓力。
通脹是結構性會持續
另一個推高債息原因是通脹升幅較預期大。疫情在不同地區爆發,防疫措施令生產商停產,貨船到達港口需要先隔離後卸貨,入口商收貨時間延長,零售貨架出現缺貨。需求旺盛,但供應鏈卻受疫情窒礙生產,未能追上。原材料價格急升,運費上升,令生產成本上漲,增加的成本將轉嫁消費者,引發通脹。有些國家推出政策吸引供應商在本土生產,不想過度倚賴其他國家,避免受到制肘。這個做法如成為趨勢,供應鏈的設計不再是降低成本為首要,還要考慮國家安全和分散風險。可以預期生產成本上升不會是短暫,是結構性,通脹也會持續。
第三個推高債息原因是經濟有望回復疫情前。西方國家接種疫苗率較高,和推出與病毒共存的政策,再度lockdown的機會微。加上Merck藥廠研發針對Covid 19病毒的口服藥物向FDA申請緊急使用,如成功獲批,即使不幸感染新冠,也有藥可減低患重症風險,也可減低對醫療系統的負荷。現時這藥物較昂貴,要待大量生產和降價,及公布副作用的數據,才會被廣泛使用。這藥物帶來希望,經濟恢復有望加快實現。
資金流出美股利歐洲東亞
通脹如果是升得較聯儲局預期的快和持久,減買債的速度會加快,債息也會升得較急,加息也可能來得較早。若預期出現這情況,對過往跑輸的價值股有利,特別是金融股。和價值股一樣,新興市場和美國除外的環球股市也一直跑輸美股,相對估值正處於20年低位。環球經濟逐漸復甦,環球資產配置有機會減持美股獲利,將資金轉投美國以外的環球股市,歐洲和東亞會較受惠。
美債仍是避險資產首選
第四季投資部署方面,科技ETF(XLK)近期已從高位回落最多8%,估計有機會跌至142水平(200天平均線)才有支持,同樣納指ETF QQQ可待跌至340水平才買入。金融ETF XLF(筆者持有)受惠債息升,近日升至歷史高位,後市有機會創新高。如想買入環球股市美國除外,Vanguard的XEU是其中一個選擇。債息升對美債不利,但聯儲局不想債息升幅過大,造成美股震盪,加上地緣政治隨時升溫,美債仍是避險資產首選,避險需求對債息上升有壓抑作用。若10年期債息升至1.8厘,可分段買入長債ETF,增加固定收益資產有助減少組合的風險。
免責聲明:所提供資料和分析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及邀約,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乃屬準確及可靠,但對其準確性及可靠性概不作出任何保證,亦毋須就由於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導致之損失或損害負責。投資涉及風險,基金、股票價格可升亦可跌,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