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1-09-17 00:00

財經DNA 羅耕

港債難成氣候

放大圖片
本欄昨文看過港股集資能力,今文看債。所謂的「理財通」刻意提到南向買債。那奇怪了:港紙債寥寥無幾,若買人債大陸大把,何須來港買?買美債歐債?這不是資金外流嗎?其實這是有需求的,因為歐美通脹升溫,整條孳息曲線上升,反之大陸的卻雙雙向下。 然則看看本港債市,就知搞了多年仍搞不起。今文用了金管局債務工具結算系統(CMU)自1994年起的數據,可見港紙債市總值在升,但外幣計價的卻自「佔中」即2014年起大減近半。 若論每月新集資額,當年也有跟跌。及至近一年,集資額又重拾跌勢。 賺出口錢有龐大儲備如本港之地,政府大把錢,無動機發債。至於企業若要融資,一可取自股市,二有銀行貸款,較諸動輒要找評級兼路演的發債 ...

(節錄)全文共35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