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專家評論 | 2021-09-07 08:30

葉敬誠

聯儲局覆水難收?

放大圖片

投資市場焦點之一仍是美國聯儲局是否會在年內縮減買債規模(俗稱「收水」),最終逐步加息。但每次聯儲局鷹派略為展示收水、加息的意向,總會遇到意外阻礙。可能真是應了一句──覆水難收?

早前聯儲局公報7月議息的會議紀錄,顯示多數委員同意經濟如持續好轉,可在年內降低購買資產的速度。而下一次的議息會議是今個月23日,如果真的要削減買債規模,較可能在當天公報。

不過,最大的變數之一仍是疫情。7月議息時,美國疫情正好處於低位,加上其他經濟數據表現理想,可能令聯儲局鷹派判斷是收水之時。但7月底,當地新冠肺炎個案持續上升。近期7天平均數是約16萬宗,約為1月上旬高峰期的61%。情況令人懷疑聯儲局是否可按步收水。

歐美多國開始轉向「與病毒共存」的策略,簡單講即接受新冠肺炎為風土病,不再以完全根除為目標。理論上,如果疫苗有效(無論是防感染或防重症)而且普及率高,此策略有一定的合理性。畢竟,感冒也會死人,總不成為了防感冒就整個社會半停擺。

問題是,撇開疫苗對變種病毒是否有效此個科學問題。大家應該會發現,疫苗的打與不打、口罩的戴與不戴,在美國不只是醫學問題,也是意識形態問題,即使官商谷針,仍有相當比例人口拒絕打針、戴口罩。此情況持續,看來也難達成群體免疫。放在眼前的問題是,對一個高感染率,近期死亡率仍在1%左右的病毒,採取「共存」策略,究竟對經濟有何影響?

如果年底前美國的疫情未見改善。上半年經濟數據一度因疫情放緩而表現強勁,下半年可能難以持續。聯儲局未必可以按步收水;加上疫情不明,美國的加息步伐,應該會比2015年開始的那一次為慢。

上一次「收水」聯儲局在2014年10月停買債,在2015年底才加息,之後加息9次,期間香港最優惠利率只上升一次,幅度為0.125厘。歷史不會完全重複,上一次美息加而港息幾乎不跟,背後有眾多成因。沒有人可保證下次美國加息,港息也和上次一樣幾乎不變。但暫時看來,未來數年,本地最優惠利率較高機會維持於偏低水平。

當然,以上說的「加息」是最優惠利率的變化,至於與一般小業主按揭供款更直接相關的拆息,變化速度可能會快。金管局早前宣布將在9、10月發行400億港元票據,料會令銀行體系資金輕微減少。近月處於極低水平的拆息,料會輕微上升。低息因素對樓市的刺激作用,可能會略為減少。

葉敬誠
宏亞按證助理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