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1-08-14 00:00

拾趣人生 岑逸飛

悲智雙運

中國的四大菩薩,儘管在本質上平等無別,但信仰理念各有所司。觀音主悲,文殊主智,地藏主願,普賢主行。其中觀音與文殊的相互關係更具典型。觀音之悲,救度無邊眾生;文殊之智,證悟無上菩提。大悲心和大智慧同時運作,稱之為「悲智雙運」。 大悲心是佛法根本,求菩提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度眾生的手段。度眾生才是終極目標。若說悲心是蛋黃,智慧便是蛋白,負責供應營養。《金剛經》的「無所住」是體,「生其心」是用,悲智具足,體用一如。 慈悲心以佛教術語來說是菩提心,俗話是愛心、憐憫心、同情心。此心本是與生俱來,但在我們成長過程被業力蒙蔽,所以有賴修行。而修行需要智慧,特別是社會不斷在變,資訊沒完沒了,因此要有大智慧參破愚 ...

(節錄)全文共6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