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即巿股評 | 2021-08-04 07:00

【EJFQ信析】重磅科企成箭靶 規避風險揀內銀

放大圖片

內地監管大棒揮向網絡遊戲行業,被點名的騰訊(00700)昨天應聲急挫逾一成,雖未致失守上周低位422元,惟從紀錄最高775.5元計,不足半年累瀉45.6%。「股王」股價幾乎腰斬,比起恒生科技指數同儕已不算惡劣,而跟今年同樣自峰值插水43.6%的阿里巴巴(09988),可謂「難兄難弟」。

騰訊2018年10月觸底再展升浪,最多漲兩倍有餘,當年是由高位下滑47.2%,落到251.2元才再起步,與這一浪的跌幅接近,循此角度看,沽售潮或已完成,可是能否重拾昔日光輝,卻並非用基本因素能夠分析。

中外新經濟發展大不同。在騰訊監管風險無法預測之際,美國科技巨擘「多元化」成功發揮撐市效用。附【圖】所見,蘋果縱力保「大哥」寶座,但市值於2019年曾被Amazon超越,去年則一度遭微軟趕過;Amazon今年初失掉次席,最近更因季績與Google母公司Alphabet高下立判,股價此消彼長,連「三哥」位置亦拱手讓人。然而,排名高低無損整體市值膨脹,更莫說在本身主營業務繼續領跑。

換言之,海外新經濟板塊各自打造龍頭,減低個別重磅股的影響,有利股市健康成長,吸引資金持續進場,成了央媽放水以外,美牛能夠跑贏的另一原因。

華爾街科企固然也有政策風險,歐美監管當局早就瞄準壟斷行為出招,普遍罰款了事,跟內地情況大相逕庭。阿里4月被處行政罰款182億元人民幣,佔年度營業額僅2.5%,問題是經營條件已發生質變,重振聲威荊棘滿途,騰訊會否步其後塵,將左右股價扭轉劣勢的機會。

面對目前環境,監管風險最低的板塊才合適入市,內銀應屬首選。中美博弈進入金融戰階段,中央整頓不同產業鞏固「內循環」,減少對外依賴,銀行業是維繫金融穩定的重中之重,即便未獲百般呵護,相信也不致成為嚴厲打壓目標。人民銀行7月突然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投資者擔心減息接踵而來,對銀行雖是負面因素,但暫時毋須過分憂慮。

作為百業之母,內銀曾遭中央要求向中小企「讓利」,結果只令各大銀行2020年盈利放緩。今年上半年經濟環境比去年同期明顯改善,不少行業上市公司相繼發盈喜,內銀未必可受惠低基數帶來悅目增長,惟業績應不虞有驚嚇。

此外,去年底至今年初市場追捧舊經濟股之時,內銀股普遍錄得五成以上漲幅,隨着整體投資氣氛轉差和估值漸貴,已從高位回吐,十大內銀現價市賬率降到0.3至0.6倍,股息率皆達5厘左右,屬合理水平,如作中長線部署,論防守性及吸引力都是理想選擇,若業績傳來好消息,更可提供短炒機會。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