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21-08-03 05:00

Keith Wade

科技會否致生產力持續提升?

放大圖片

科技普及不單為各經濟體適應疫情環境變化提供支持,同時亦有機會為生產力帶來持久的影響,但民粹主義是否會因此捲土重來?

兩年前,我們識別出一系列投資「不可避免的事實」,並預料這些事實將為未來十年帶來重要影響。我們在這些事實中特別提到,「科技加快普及」和「民粹主義升溫」將是兩項值得關注的變革趨勢,但這兩項趨勢有沒有因疫情而增強或受到考驗呢?

適應疫情令增長前景更強韌

雖然新冠病毒確診數字仍在增加,但環球經濟前景在3項關鍵因素影響下已有所改善,包括:1)疫苗有效;2)各國政府大幅增加財政開支;3)各經濟體在應變及遙距營運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不過,在近期的經濟復甦中,人們對第三項因素的關注度相對較小。雖然是迫不得已,但這項因素讓企業得以嘗試以不同的工作方式營運,機會可謂前所未有,而不少企業更已成功適應疫情期間實施的營運限制。因此,這項因素對更長遠的未來將更為重要。

這無疑是「適者生存」的一場角力。在第一輪封城期間最受影響和實力較弱的公司已經倒閉。

不過,企業亦需要一個學習過程。其中一項加強適應能力的關鍵因素是增加科技應用,好讓企業能夠遙距營運。企業需要實現數碼化營運才能夠在封城經濟下生存。因此,企業已加快推進這方面的投資計劃。

數碼化促進生產力增長

雖然勞動人口的人均生產力無疑會因此提高,但到目前為止,數據改善所反映的主要是物競天擇的結果。這已使經濟產出的結構從勞動密集型服務業轉向生產力更高的行業。

現時由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似乎是60多年以來首次出現生產力提升的一次。隨着服務業復甦,這種結構效應或會有所逆轉,但展望未來,生產力有望在中期內因科技普而得到提升。

雖然疫情為我們帶來失業勞動人口和企業永久倒閉等嚴重問題,但對許多企業而言,疫情讓它們能夠嘗試以不同的工作方式營運。此外,有別於環球金融危機後投資下降為經濟增長潛力構成影響的情況,現時企業投資有所增加。

值得留意的一點是不少企業的生產力未必會減弱,甚至會隨着經濟重啟而變得更好,加上應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的情況愈來愈普遍,並為部分服務業帶來收益,相信科技普及最終可為生產力帶來備受期待的效益,並扭轉過去十年來的跌勢。

民粹主義或在社會動盪下升溫

然而,由於第四次工業革命讓失業勞動人口增加,決策者要採取措施解決貧富懸殊問題或會因科技普及而變得難上加難。正所謂鑑古知今,過去在疫情結束後,社會動盪通常會加劇。這為各國頒布更多民粹主義政策創造環境。

由於疫情對低收入勞動人口的經濟影響較為嚴重,決策者或需較小心處理。在貧富懸殊問題,以及醫療保健、氣候議題等方面與日俱增的公共開支需求當前,如何應對將是從政者要面對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