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1-07-02 00:00

投資者日記 畢老林

油價生性有糊食 翻兜再通脹小心

放大圖片

7月1日,周四。2021年踏入下半年,循例要交代一下上半年市況。美股強勢持續,道指、標指及納指分別上升12%、14.3%和12.7%,能否好頭好尾睇過至知,但兆頭無疑是吉祥的,皆因數據顯示,1950年至今,道指、指標半年結若錄得雙位數漲幅,下半年未嘗一跌。換句話說,今歲如不斷纜,美股全年穩保一成以上回報。

另一邊廂,通脹話題熱爆全球,惟數據愈能證明物價加速上升,債市反應愈見冷靜,跟一般人的預期背道而馳。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3月底高見1.77厘,步入次季後輾轉回落,最終連1.5厘亦告失守。

炒家角度看息差

更重要的是,長短債息差顯著收窄,聯儲局上月議息後,孳息曲線更趨平坦,許多跟再通脹(reflation)相關的交易遭一棍打沉。主席鮑威爾其後開腔淡化提前加息憂慮,不少炒家剛拆倉馬上重建倉位,但基本金屬以至木材等對經濟敏感的大宗商品反彈勢頭疲弱,炒再通脹恐難像先前般得心應手。

芸芸商品中,原油表現一枝獨秀,執筆時紐約期油造75.75美元。資產有勢「自己識行」,在下早前建立的紐油ETF(代號USO)期權牛倉第一個目標價76美元基本到位,可考慮減持以鎖定部分利潤。

油價無懼商品逆風,但何以老畢認為「翻兜」再通脹搵食不易?大家若有密切跟進債市發展,當發現美國5月中公布4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通脹升溫憂慮得到證實,惟三十年與五年期國債息差正好由那時起急速掉頭【圖】。在多數人看來,債市表現違反直覺,可是從炒家角度思之,美債孳息曲線出現所謂power-flattening現象,不可視而不見。

資金流入新經濟

按理說,百業尚未全面重啟,疫情受控後的需求仍未釋放,債市此刻便反映經濟放緩甚至衰退,豈非荒謬?然而,正如老畢早前所言,切勿以「正常人」思維猜度市場邏輯,這裏不妨分兩個方向拆拆個局。

假設美國接下來公布的數據偏弱,尤其是就業報告(非農新增職位)及CPI(特別要注意較少受基數效應影響的按月變動),那麼通脹僅屬暫時現象之說便益發可信,炒reflation非但牽強,資金還大有可能加快流入新經濟板塊,從近期美股表現判斷,勢頭已顯現。

舉個例,按市值釐定權重的納斯特100指數ETF(QQQ),以及權重均等的納指100 ETF(QQEW),近日雙雙破頂,足證重拾強勢的並非只有科技龍頭,市值較低的新經濟股亦陸續跟上,整個板塊參與率不斷改善。

在鐘擺的另一端,倘若宏觀數據持續偏強,聯儲局政策立場顯著轉鷹,那麼縮減買債規模相信很快便會提上議程,依照先收水後加息的節奏,收水若來得較預期早,加息多半也會提前。聯儲局可以透過調整政策利率影響短息,惟長債孳息率主要取決於投資者對通脹和經濟增長的預期。從上月議息後債市反應可見,聯儲局放鷹觸發短債息率抽升,長息卻不升反跌,孳息曲線焉有不趨平之理?

市場既然選擇現在就急不及待反映收緊銀根對經濟的衝擊,喊破喉嚨反駁亦無濟於事。換個角度看,即使長息不進一步下跌,單是短息保持對政策變動的敏感度,孳息曲線仍難重新擴闊,金融板塊要在下半年領軍恐怕不易。

表面平靜暗湧處處

美股於指數層面看似風平浪靜,惟暗湧處處,債市表現尤其弔詭,若要為股票長倉作一些對沖,小注買入年底到期的美國大型金融股ETF(XLF)認沽期權,是一個不錯的主意。XLF現價36美元左右,11月到期、行使價34美元的價外Put,期權金目前低於一美元,每張合約控制100股,成本不足100美元。投資者若有興趣,按自身需要和能力決定position sizing即可。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